跳到主要內容

上銀科技: 惡魔就在設備預付款裡,太陽能光電事業處理方式雖不違法但道德敗壞。

1. 魔鬼就在設備預付款


大家如果有看我五大風暴那篇文章的第五大風暴中所提到的高額設備預付款應該有所印象。到了今年上半年,上銀的設備預付款仍然超過20億,還是異常的高。其實長期以來觀察上銀的怪異財報的我居然沒發現設備預付款才是重點。

卓董及廖資深對於產能的問題都是以四兩撥千金的方式回答說工序複雜以及人工有遇到困難等等原因來迴避這些問題。滾珠螺桿的客制化以及精密度高因此在產能及產量的說明比較困難。但是目前公司生意最好的同時市場最缺的線性滑軌況且並不是很難估算產能的狀況吧?難道你在股東會年報裡面提供的產能數據是不實的嗎?要說工序,難道台積電的工序比你不複雜?

在上次質疑設備預付款後,公司在今年的半年報終於將超過20億的設備預付款及細項作為解釋如下(應該是主管機關要求的):




公司寫說因為要掌握關鍵技術提高自主性所以預付設備款長期的這麼高是主因,這沒甚麼道理。既然是自主開發,公司技術如此高超,所有的設計跟組裝流程不是在公司內部都可以安排的很完善,設備商只要快速幫忙組裝就好了嗎?這時間性不是更應該更快速。公司就已經在缺產能了自主開發的設備還這麼慢,這一點道理都沒有。這跟自主性有甚麼關係?這種藉口只有證交所接受。證交所認為公司說因為設備是公司帶工帶料帶費的向外購買設備,這種金額看起來是上銀在養設備商他全家,超過五年的帳齡,難道上銀連設備商的小孩的大學連研究所的學費都繳了?

我問過幾個會計師公會前理事長們,他們對於這個數據的金額及時間也覺得不合理。我猜反正已經幾年都是這樣了,只要公司給的出甚麼單據會計師就願意簽,反正不是他們的問題。

超過一年的預付款就已經很誇張了。公司甚至有一筆一億以上同時超過五年以上帳齡的設備預付款在廠商那。這筆錢到底是給甚麼廠商公司願意放在那超過五年然後不交貨? 我認為有幾個可能性。


  1. 這些先進設備好到要讓你排隊排這麼多年,只好慢慢等到設備來。
  2. 這些設備公司其實做不出設備也交不了貨,甚至沒有還款能力所以繼續掛在那,公司在獲利狀況不好的情況下也不願意認列。
  3. 這些公司其實是關係人,這些關係人負責幫公司做設備研發,這其實是上銀的研發費用,但是公司寧願直接把錢匯出去給對方用然後認列在資產負債表(研發費用資本化),也不願意費用化讓營業費用增加,換句話說讓營業利益率下降。
  4. 這些預付款付出去以後其實是有其他用途的,借貸給下游經銷商讓他融資跟公司買貨,這筆錢甚至能讓上銀的現金及應收帳款這兩個項目做調整,同時在沒有實質的需求的情況下,上銀可以用這筆錢創造營收也屯庫存在合作的經銷商那。
除了第一項以外我認為其他三個的可能性比較高。

公司的這個數據違反了幾項原則。

時間原則

  • 公司設備預付款的帳齡超過兩年以上的超過7億,有甚麼設備要讓公司付高額的預付款然後等超過兩年設備還不進來。
  • 同時公司超過20億的設備預付款已經六季了,在這六季當中淨設備只增加了6.17億,讓人覺得非常可疑這個錢是到哪了。

比例原則

  • 你可以想像你付了20億的訂金後,原來只是買一年3到4億的設備嗎?之前我所提的可成的例子,可成在2015及2016年的設備預付款最高也是14億多,但是在2015年及2016年進的設備分別金額為145億及42.7億。上銀訂金付的比長期設備進貨還高的道理我還是想不通。

同產業原則

  • 根據設備業同業財務長的說法,訂金付了以後在3-6個月設備就應該進廠作為使用,除非這設備沒進廠或者進了廠但無法使用因此無法在設備預付款項中剔除。由此可見超過一年的設備預付款是很不正常的。
  • 設備的支付方式一般為30% 30% 及 40%或者是10% 60% 30分為三筆。如果照上銀的平均20億的金額,公司應該要進好幾十億以上的設備才對,而非四五億的設備。
  • 設備預付款最好用的地方就是,即使幾十年的設備預付款根據法規會計師也不會需要認列呆帳。
設備當然還是有進來但是真假或可用不可用就不知道了。況且會計師也沒專業到知道這個設備到底市值多少錢吧,尤其有一部分是自製的設備。這有可能是為甚麼公司長期無法回答實質設備產能的增加的問題。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這個FB裡面有提到員工對於上銀買的設備的相關評論。

靠北上銀(https://www.facebook.com/kobehiwin/?fref=ts)

重點是這個錢到底去了哪裡了? 錢去了哪,是不是關係人,是甚麼樣的關係只有公司知道。在群聯事件後,我對台灣的會計師的查帳能力是絕對的沒有信心。

長期來看大概可以看出一個端倪。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只要預付款支岀大增,之後設備也不會進太多,但是營收就會在一季後大增。

在2015年年底市場傳出公司有幾十億呆帳的新聞,很明顯的就是在倒帳傳言,設備預付款就開始飆高。很幸運的公司在馬總統由馬習會回來的隔天早上來參觀上銀。這應該給債權銀行尤其多數是官股銀行一個大定心丸。之後與上銀友好的工商經濟兩大報在2016年第一季營收創新低後,在五月馬上就知道有急單,況且大肆放頌,這一切是一個單純的巧合嗎?

下面的時間表可以明顯看出一些時間上的巧合


2014 Q2
林助理總經理最後一次出現在法說
2014 Q3
設備預付款流出跳升至2.57億
2014 Q3
設備預付款創新高 25.7億
2015 Q3
應收帳款來到61億創新高
2015 Q4
倒債傳言四散
2015 Q4
馬總統在馬習會後急忙隔天早上參訪上銀(讓銀行放心的動作)
2015 Q4
季獲利來到近期新低
2016 Q1
季營收創近期新低
2016 Q2
在上一季營收創新低後,所有的媒體開始放頌上銀有急單的消息
2016 Q2
設備預付款在當季一次流出4.7億
2016 Q4
季營收創歷史新高
2017 Q1
國泰人壽過去一年出一萬張不再是前十大股東
2017 Q2
季營收創歷史新高



在2014年5月的那一次法說會上在很多人問應收帳款的狀況後,林助理總經理公開的說應收帳款不會再增加後,再也沒出現在公開場合,但是事實上應收從那刻開始是繼續往上攀升。由2014年11月的法說公司開始以身體不適為理由來解釋為何林助理總經理不出現在法說會上,但在2014年第二季剛好公司開始一季的設備預付款流出超過2億的開端。也同時是帳上高額設備預付款及高額應收帳款的開端。

在隔年也是2015年下半年傳出公司被倒債幾十億的傳言。這時間點都很巧合。甚至更明顯的是林助總也不做上銀光電的法人代表。雖然有支薪且有在財務報表上蓋章但是看來她再也不願意過度深入參予財務上的經營。林助理總經理是不是因為不認同一些財務上的"調整"或是因為壓力過大而退出財務管理的核心。尤其據我所知林助理總經理的專長是與銀行放款部交涉。這一切要問問他本人了。這可能也是為甚麼號稱研發超強的上銀中財務部的資深人員都如此的高薪,因為他們才是掌握公司命脈的核心。



大家想要問的是公司有必要這樣財務操作?

  1. 上銀一年需要還銀行20億,但是上銀之前所做的投資無法增加獲利因此公司是沒有能力每年這樣還借款,也只有繼續借新錢還舊債,但是在借了上百億資金仍然無法促進成長的情況下,銀行是不會繼續借你錢。銀行是很現實的,沒有營收成長,或是市值(股價)上升,誰敢借你錢。
  2. 設備預付款 應收帳款 營收 這個三角關係 一但開始了就很難解套。我揣測公司的管理階層的心態,他們認為只要公司的機器人大賣 只要景氣恢復 只要我太陽能大賺 這個金流就有得解,但是事與願違。公司的狀況是蠟燭兩頭燒。一邊是本業及機器人。另外一頭是太陽能事業。當卓董事長投資豪客太陽能(現在的上銀光電)時,自認挖到寶了,誰知道是火坑。每年這樣賠,卓董事長想再太陽能上一次大賺的夢毀滅之餘,本業也開始惡化。但是要讓太陽能產業的責任不在卓董身上的最好方法就是開除上銀光電董事長及總經理,用公司的"美好"财報蓋住上銀光電的虧損。
  3. 當然大家會說現在看來自動化設備是趨勢從2016年下半年至今有明顯的需求拉升,這是事實。但是公司產品現在的價格是2011年時的50%公司是需要漲一倍的價格還是增加一倍的出貨量才能回到當時的盛況。這是相當的困難,因為當初就是公司自己在2012年過度的擴張,導致自己打壞市場次序,砍價倒貨,即使市況轉好,公司現在只是在自食其果。


2. 太陽能光電事業股權處理方式道德缺失


董事長在法說上也說了兩年內上銀光電要賺錢很困難,這跟2015年大喊三年資本投入85億的卓董差真多。這次卓董對於太陽能產業真的認輸了,但是盡量淡化批判的聲音。

從財報上就看的出來是真的沒救也造成公司極大的財務壓力。目前上銀光電的債務高達12億元,雖然資產高達26億多,但是像之前所說的公司的設備無法幫公司賺錢同時純屬客制化設備,因此是賣不出去的,等於是沒價值的。即使董事長及總經理都換了,上銀也只能繼續燒錢,燒股東的錢來維護卓董的面子。

公司繼續幫上銀光電增資但是如此看好上銀光電的卓董以及家族繼續減少在上銀光電的持股比例,雖然不犯法但是這是一種道德缺失。由一開始卓董及親信認為薄膜太陽能產業是個金礦初期擁有高達33%的持股,至今剩15%,現在上銀持有65%(初期48%)的上銀光電。如果到現在卓董還認為太陽能事業這麼有希望為何不自己跟上銀同比例的認增資股。如果看不行,就直接斷尾求生把太陽能減損吧。看來卓董相當在意自己的荷包。



4/30/20134/30/20144/30/20154/30/20164/30/2017
股數%股數%股數%股數%股數%
大銀投資 (卓永財)2900026.3%3120020.9%4161919.9%4588717.3%3441612.0%
黃庭輝9500.9%12000.8%17000.8%17000.6%0
宋身修120001.1%21161.4%28161.4%27061.0%0
卓文恆00028261.1%21200.7%
陳少韋2700.2%4770.3%5860.3%6000.2%4500.2%
上銀科技5300048.0%7292848.8%10082548.2%13663351.5%18511864.6%
卓秀瑜14001.3%14000.9%16530.8%19160.7%14370.5%
卓永財40003.6%122358.2%187729.0%00
林明堯00001590.1%
李訓欽000039571.4%
廖克皇0000118
          0.0%


4/30/20134/30/20144/30/20154/30/20164/30/2017
上銀科技5300048.0%7292848.8%10082548.2%13663351.5%18511864.6%
其他上銀關係人4762033.4%4862832.6%6714632.1%5563621.0%4265614.9%

上銀光電(豪客)千元20122013201420152016 1H20162017 1H
資本額110322072927920932202393220286623649152847967
淨值921409110140614357391283529178356813520881456394
每股淨值8.3515.106.865.366224.065.725.11
營收000343321654991437106127
營業利益-143781-3274-275969-438876-698547
稅後淨利-146192-209953-265717-452210-259962-691443-395693
EPS-1.33-2.88-1.48-1.97-907.18-5.02-1.39

上銀光電(豪客)千元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1H
資本額11032207292792093220239322023649152847967
淨值92140911014061435739128352913520881456394
每股淨值8.3515.106.865.365.725.11
營收0003433291437106127
營業利益-143781-3274-275969-438876-698547
稅後淨利-146192-209953-265717-452210-691443-395693



留言

  1. 好貼切啊,上銀光電已經減資兩次了,周遭上銀朋友都有認購上銀光電,大家都滿懷希望走上銀上市模式大賺一筆,成敗咱們看下去,我也是個上銀人,為何版大講的能如此貼切

    回覆刪除
  2. 這位網友謝謝你的回覆。上銀光電當初卓董會叫你們買應該是用兩種方式說服你們。1. 敘述上銀光電的轉換率超高 2. 用此機會讓你們展現一下你們對公司的忠誠度。我想接下來應該也會叫你們認大銀微系統的股權。能否請這位網友私下聊一下公司的狀況,我的分析主要是來自於卓董長期以來的心態分析以及財報的相對應觀察。我主要想要請問一下有沒有人知道上銀的設備供應商為甚麼可以拿預付款拿超過五年不交貨。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銀微輪不到基層員工吧,現在未上市價格還很高吧,想當初上銀光電第一次認購只限主管職,第二次就開放一般員工,減資後增資大家就興趣缺缺了,

      刪除
    2. 我認為當卓董願意讓大銀微上市時,表示這間公司的趨勢不妙,因為卓董是不會這麼輕易讓投資人分一杯羹的.

      刪除
    3. 回覆您設備供應商不一定是外購啊,您懂的

      刪除
    4. 這樣非“外購”的供應商好像不太對.只是進來設備真的可以用嗎?還有那些設備的價值是不是高估了?更惡劣的有沒有可能設備其實只是空箱子?看來超過兩三年的錢應該不會有回來的一天.有任何朋友們知道這些供應商的公司名的朋友們可以私訊我嗎?

      刪除
    5. 您誤會了我的意思是自主開發的機台

      刪除
    6. 謝謝你的回覆,上銀既然是自主開發機台,掛預付款掛這麼多年出去不是更奇怪。我的邏輯是在內部設計及組裝流程及大概需要的零組件都抵定後才付訂金(預付款)給外面的設備商組裝及灌軟體,這應該是很快的事情。帳面上看是訂金收了好幾年設備都不進來。

      我們如果看和鑫以及博達案例,當初設備預付款浮報甚至流向私人人頭帳戶,這是比較令人擔心的。

      刪除
    7. 我懂了"設備供應商不一定是外購"這句話的意思了

      刪除
  3. 版主您好:
    小弟是財報菜鳥,路過此地時驚訝於版主的精闢分析,坦白說,只看懂20%,小弟想請問版主,
    若是我有看到怪怪的財報,是否可以請版主試著分析不同公司的財報,讓眾多網友見識見識
    股市中的牛貴蛇神公司.

    謝謝

    Jimmy

    回覆刪除
    回覆
    1. Jimmy
      謝謝你的意見,如果你有看到甚麼,請盡量丟出來,我們互相討論。這個部落格雖然目前只有質疑上銀,而會讓大家誤會只可以討論上銀。我之所以會一直追著上銀,就是因為他的财報是我目前看過最怪異的,況且公司長期在媒體上放話,董事長也愛畫大餅,我想一路追到看他怎麼結束。所以這個部落格不是只提供大家來討論上銀,而是任何投資相關的都可以。

      Cohiba

      刪除
  4. 版主您好:
    謝謝版主的包容,請問版主,如何可以寄信給您呢??
    因為這個版面似乎只允許文字模式,我的圖表貼不上來......

    謝謝

    Jimmy

    回覆刪除
  5. Jimmy 以及所有的朋友們:
    如果要私訊我,均可使用 cohibahjk@gmail.com

    謝謝

    Cohiba

    回覆刪除
  6.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7. 上銀科技370塊了 漲翻天 創新高 你還在胡說八道 快去看醫生

    回覆刪除
  8. 漲翻天這檔事與財報透明度、公司的營運為兩回事的狀況,在台股還不多嗎? 樓上的回應太過沒說服力。
    我對版主的分析相當佩服!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上銀: 雪球越滾越大

最近重新檢驗上銀的財報, 自從我的第一篇上銀的分析 以來,上銀只有更惡化況且種種 跡象顯現 公司選了一條滾雪球式的財務操作的 路。 早期公司著墨於應收帳款的操作,但是 過去這三年 中國的自動化及機器人需求持續的快速成長 但 公司仍然無法將產品賣出並解決應收帳款的問題 的壓力下, 公司現在連製成品存貨都速增並且 被 高估 。 然而公司選擇了 一條 不歸路, 一家一年150億營收的公司現金平均都在十幾億, 我可以想像公司在財務上面臨極大的壓力, 走入一個自己創造的 風暴。 公司及董事長持續的在媒體上曝光並粉飾太平 到處簽合作意向書 , 甚至 上演一齣 馬總統由馬習會返台的隔天 一早馬上 走訪上銀 的戲碼 ,這一切的動作還是掩蓋不了實質的財務狀況。   公司的應收帳款、成品存貨及預付設備款這些流動資產如果降下來,這將凸顯公司負債比例相當高,至2016年第二季來看負債比已達58.31%。公司總資產為344億,如果很保守的估計成品存貨減10億然後應收帳款再減個20億,負債比例將達63.88%。況且公司的負債在過去的五年只有增加沒有減少。這樣放款的銀行也會擔心吧,這也將影響到銀行內部評估風險的標準。這樣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公司希望有如此之高的流動資產了吧? 我認為公司是要做 給 這些放款給上銀的銀行 看的 ,尤其是台灣銀行 。他們這些銀行放款部 難道沒有在看公 司的財報? 還是假裝睡著的人是叫不醒? 在群聯、光洋科事件後,我們的會計師是能被信任的嗎?這些數字是騙不了人的,即使帳面上的數字是經過化妝修飾過的,也是露出不少破綻,實質的財務狀況暴露在陽光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以下是幾個我認為比較嚴重的問題: 明顯高估製成品 存貨價值:   過去我都把重心放在上銀的應收帳款,但近期看到上銀的 存貨也是異常的增加,尤其是製成品這塊。上銀的製成品存貨由2011年的9100萬 元 增加至2016 Q2 的25.69億。公司對 外宣稱 產品屬於多規格多客戶高客製化的說法不攻自破。高製成品存貨的的狀況也不是第一年。2015年底的製成品存貨高達28.11億。   製成品存貨除了金額高以外,會計師明顯高估變現價值。在2016年的股東會年報中,2015年底的28.11億製成品存貨成本只有 12.77億, 換句話說毛利率高達

上銀(2049): 財務結構怪異的惡化

過去我們看到許多弄到下市甚至破產的公司,例如博達、勝華、及最近發生做假買賣的宇加及揚華,在事情發生前他們的財報亮眼,營收獲利跳升,財報都有會計師簽證。許多投資人在事情發生前絕對不相信這些公司會有一天弄到如此田地,況且會計師有幫忙在怎麼會出問題。會計師不過是時間到了這些公司的財務部門給他們甚麼數據就怎麼編財報的一批人。如果他們查出假帳的能力,今天就不會發生這麼多事情了。 這間公司有四個觀察點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       應收帳款及庫存只增不減 早在 2011 年,公司受惠於日幣升值至對美元破 80 後,所帶來的價格優勢來到歷史以來的高峰,公司那年的營收高達 158 億元,稅後獲利超過 38 億。上銀在 2011 年的年底的應收帳款為 37.6 億元。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狀態。 有趣的是公司在 2014 年營收終於回到 150.8 億,但應收帳款高達 56.7 億元。由 2011 年開始公司的應收帳款每一年創新高,但營收及獲利一直無法回到 2011 年的狀況。 在每一次的法說公司都宣稱應收帳款將會下降,但公司的營收及獲利遲遲無法創新高的當下,應收帳款年年創新高。 應收帳款還不是最恐怖的地方,上銀的庫存也年年創新高。 2011 年的庫存量僅 29.7 億元, 2014 年的庫存高達 40.6 億元。 這間工具機模範生的上銀公司,居然應收帳款加庫存金額高達 110 億元, 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才 79.59 億。 以下的圖表可以明顯的看出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快速的惡化,營收的成長支撐也來自於公司將收款條件放鬆到極限。應收及庫存季季創新高,但營收跟不上。 讓風險放到更大的主要原因是,應收帳款在 2014 年年底 70% 是集中在七家客戶上,雖然比 2013 年年底 80% 集中在四家好,但是也是算恐怖的了。 2.       非本業部門獲利能力高的怪異但公司無法有合理的解釋。公司在過去幾年其他部門的營業利益率相當的高,在 2012 年是最為恐怖的,甚至有高於 100% 的。公司雖然解釋說是大銀微系統的產品掛在上銀賣給客戶,但是也太離譜了。今年以來這個其他部門的獲利甚至走入衰退,但是最為怪異的是營收的變動沒有這麼大。   更明顯的是公司主要的產品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的營收衰退的

上銀3Q2016法說: 了無新意,不知所云

 昨天參加了上銀的法說,跟以往沒有甚麼差別的是法說永遠都是卓董事長的個人秀,董事長只回答廖資深協理篩選過的問題,然後董事長的公子在一旁肚菇。董事長不斷的說這個他也會做,那個他也會做,德國的土地買的很便宜,然後還對台灣的教育制度給了諫言。 雖然如此但是還是有點收穫的,下面我整理了一些重點。 陸聯因為在明年的一月會把虧損的部門裁掉所以可望轉虧為盈。對上銀來說陸聯的虧損只是燒餅上面的一顆芝麻,所以沒甚麼意義。  上銀光電目前太陽能的價格太差,只能維持"一定的產量及銷量"來維持住盡力不讓虧損擴大。應該在兩三年內不會看到有獲利。(這些都是董事長自己講的) 所以,各位朋友們沒有滿載沒有損益兩平,之前說滿載的仁兄,交友還是要謹慎一點。 羅昇可以回沖5000萬台幣!!剩下來會再沖回來的就是這三年的利息。不是像那些超有水準工商經濟記者說的可望回沖EPS 1.0。 德國擴廠,蘇州擴廠,買了幾百年的大埔美要動工,資本支出明年會到40-50億。繼續花錢如流水,長期的有資本支出沒營收獲利衰退。 在第四季有一種機器人開始賺錢。據我所知上銀的單軸機器人本來就有賺錢,利潤本來就不錯。董事長又在模糊焦點製造利多。 2018年會有新的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是的2018年,他們這幾年都不知道在幹嘛。 董事長一如往常的,又提到公司產能吃緊,急單不斷,大家都在加班趕工。  雖然這麼趕工,但是今年營收要回到2011年的高點不是很簡單。我認為應該是要看經銷商倉庫還有多少空間屯庫存吧。 雖然我會後都會去找廖資深協理問問題,但是我還是照公司的規矩寫了發言條,希望他們會很公平理性的回答我的問題。我寫了這幾個問題: 請問一下公司過去幾年的成品庫存都維持在20幾億的主要原因是甚麼,然後在那打消?這些庫存的內容是有那些產品?為何成品庫存的獲利率這麼高,比公司的平均毛利率都高? 聽說上銀光電的板子在外面販售$0.2/W,比市價平均的$0.5/W低這麼多?聽說經銷商上有好幾千片貴公司的板子,原因唯何? 為何在第三季財報45頁所公佈的其他部門虧損在第三季擴大成這樣,高達1.9億元,這個數字是不包括匯損的?             當然如我預期,我一個問題我們協理都不回答。當然也不敢交麥克風出來給我問。大家評評理,我這些問題有很不專業到讓他們一條也不回答嗎?我唯一的解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