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檢驗上銀的財報,自從我的第一篇上銀的分析以來,上銀只有更惡化況且種種跡象顯現公司選了一條滾雪球式的財務操作的路。早期公司著墨於應收帳款的操作,但是過去這三年中國的自動化及機器人需求持續的快速成長但公司仍然無法將產品賣出並解決應收帳款的問題的壓力下,公司現在連製成品存貨都速增並且被高估。
大家如果拿當期的營收跟庫存比,會發現根本沒甚麼相關性,公司生意沒做的比較大但是庫存多很多。2011年營收高達158億,但成品存貨只有9100萬。2011年過後公司沒有一年能回到以前158億營收的榮景之外,居然製成品存貨繼續創新高。去年營收148億,成品庫存高達28億。
2011年算是公司最輝煌的一年,每股大賺15元以上,我推測到了2012年尤其是下半年公司受到景氣的壓力,應收帳款也開始集中在幾家公司了。2012年營收貢獻占超過公司當年10%總營收的客戶只有9號跟13號客戶,但在應收帳款大戶上除了他們這兩家以外還有1號跟14號,這兩家如果剛好占公司的營收10%的話,這兩家的應收帳款占他們所貢獻的營收高達88%及72%。2012年後上銀多了許多新的應收帳款大戶,最為奇特的是在2013年有一個客戶20。他雖然排不上前十大客戶但是他當年的應收帳款高達12.5億,是當年營收10%的101%。這位客戶20的應收帳款超過他當年貢獻給上銀的營收。這間客戶20的營收如果遠低於上銀總營收的10%,上銀還又願意給他賒帳成這樣,除非有不得以的理由或是特殊的關係。 況且之後多了許多其他應收帳款大戶感覺是在分攤客戶20的壓力。大家有興趣可以看這個lapping Scheme的解釋(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l/lappingscheme.asp),不是說上銀絕對是這樣,只是數字上呈現的感覺。
最後,很多人都跟我說,上銀跟卓董每一年都捐很多錢給學校,舉辦比賽,卓董是個大善人。甚至有人說這個國家如果沒了上銀不會更好,卓董很注重人才,他們何必在財務上弄的這麼辛苦。一件事歸一件事,做善事不代表所有的行為都是對的,況且台灣也沒有不能倒的公司。
以前馬多夫的慈善基金會也蠻龐大的(我當然不是說卓董跟馬多夫一樣),這些人已經這麼有錢了又有地位,但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 我最近在bloomberg的網站看到一本有關近年的商業騙局的書的簡介,這個作者訪問在獄中服刑的馬道夫跟恩龍的高層,他提到一些這些成功人士犯罪的主要原因。這些原因包括面子問題,大家都不是這樣做的理論,挪用一下有甚麼關係又不是不還,及都是市場不好我才走這條路等。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6-08-29/why-they-did-it-madoff-and-enron-s-fastow-explain-the-biggest-frauds-in-u-s-history)。
其實如果有機會我也會很想問問看葉素菲是甚麼原因促使他引導博達往這條不歸路發展。這樣也可以給現在的上市櫃公司老闆們一點警惕。
然而公司選擇了一條不歸路,一家一年150億營收的公司現金平均都在十幾億,我可以想像公司在財務上面臨極大的壓力,走入一個自己創造的風暴。公司及董事長持續的在媒體上曝光並粉飾太平到處簽合作意向書,甚至上演一齣馬總統由馬習會返台的隔天一早馬上走訪上銀的戲碼,這一切的動作還是掩蓋不了實質的財務狀況。
公司的應收帳款、成品存貨及預付設備款這些流動資產如果降下來,這將凸顯公司負債比例相當高,至2016年第二季來看負債比已達58.31%。公司總資產為344億,如果很保守的估計成品存貨減10億然後應收帳款再減個20億,負債比例將達63.88%。況且公司的負債在過去的五年只有增加沒有減少。這樣放款的銀行也會擔心吧,這也將影響到銀行內部評估風險的標準。這樣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公司希望有如此之高的流動資產了吧?
公司的應收帳款、成品存貨及預付設備款這些流動資產如果降下來,這將凸顯公司負債比例相當高,至2016年第二季來看負債比已達58.31%。公司總資產為344億,如果很保守的估計成品存貨減10億然後應收帳款再減個20億,負債比例將達63.88%。況且公司的負債在過去的五年只有增加沒有減少。這樣放款的銀行也會擔心吧,這也將影響到銀行內部評估風險的標準。這樣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公司希望有如此之高的流動資產了吧?
我認為公司是要做給這些放款給上銀的銀行看的,尤其是台灣銀行。他們這些銀行放款部難道沒有在看公司的財報?還是假裝睡著的人是叫不醒?在群聯、光洋科事件後,我們的會計師是能被信任的嗎?這些數字是騙不了人的,即使帳面上的數字是經過化妝修飾過的,也是露出不少破綻,實質的財務狀況暴露在陽光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以下是幾個我認為比較嚴重的問題:
明顯高估製成品存貨價值:
過去我都把重心放在上銀的應收帳款,但近期看到上銀的存貨也是異常的增加,尤其是製成品這塊。上銀的製成品存貨由2011年的9100萬元增加至2016 Q2的25.69億。公司對外宣稱產品屬於多規格多客戶高客製化的說法不攻自破。高製成品存貨的的狀況也不是第一年。2015年底的製成品存貨高達28.11億。
製成品存貨除了金額高以外,會計師明顯高估變現價值。在2016年的股東會年報中,2015年底的28.11億製成品存貨成本只有12.77億,換句話說毛利率高達54.58%。這也不是第一年這樣了,2013及2014年均高達52.17%及52.15%。這是遠高於過去這三年來公司的毛利率的37~38%。當然公司會說找理由說他們有一些產品就是高毛利,我可以理解如果是三億五億的金額。但是公司的製成品金額是超過20億的。
市價(千元)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Q1 | 2016 Q2 |
商品 | 164 | 304 | 422 | 604 | 1709 | 1781 | 1941 | 2104 |
製成品 | 178774 | 91470 | 1690359 | 2193734 | 1780906 | 2811802 | 2923627 | 2569695 |
製成品變化 | -87304 | 1598889 | 503375 | -412828 | 1030896 | 111825 | -353932 | |
製成品 YOY/QOQ | -48.8% | 1748.0% | 29.8% | -18.8% | 57.9% | 4.0% | -12.1% | |
在製品 | 316612 | 748,778 | 805630 | 1078536 | 1135911 | 966834 | 1169271 | 1163280 |
原物料 | 354937 | 638608 | 891687 | 897413 | 938072 | 1274343 | 1449271 | 1518673 |
在途存貨 | 37818 | 107302 | 168649 | 147006 | 163588 | 205241 | 214249 | 207228 |
SUM | 888305 | 1586462 | 3556747 | 4317293 | 4020186 | 5260001 | 5758359 | 5460980 |
當期營收 | 9488171 | 15819232 | 12371951 | 12442866 | 15087336 | 14894392 | 2984407 | 4352385 |
成本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商品 | 422 | 604 | 1709 | 1781 | ||||
製成品 | 1008121 | 1049256 | 852076 | 1277245 | ||||
在製品 | 797630 | 1078536 | 1135911 | 966834 | ||||
原物料 | 868687 | 897413 | 938072 | 1274343 | ||||
在途存貨 | 168649 | 147006 | 163588 | 205241 | ||||
毛利率 (%)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製成品 | 40.4% | 52.2% | 52.2% | 54.6% |
大家如果拿當期的營收跟庫存比,會發現根本沒甚麼相關性,公司生意沒做的比較大但是庫存多很多。2011年營收高達158億,但成品存貨只有9100萬。2011年過後公司沒有一年能回到以前158億營收的榮景之外,居然製成品存貨繼續創新高。去年營收148億,成品庫存高達28億。
但是公司為甚麼要這麼做?
高毛利產品照道理來說應該是訂單生產,有這樣的製成品存貨難道是因為客戶下訂單後不認帳嗎?這似乎聽起來沒甚麼道理。這批高毛利率的產品有可能是沒有實質客戶需求的。公司使用這批20幾億的高毛利率產品,當公司希望把毛利率做高的時候塞貨給相當友好的客戶(我猜這些客戶也是應收帳款大戶下面會再來談談這些大戶)來提升公司整體的毛利率。
在今年第二季的財報,製成品庫存相對第一季減少了3.5億,表示這批高毛利率的庫存是有賣出去的。如果少了這批3.5億的高毛利率的產品,我倒算一下毛利率只有32%(VS 34%),營業利益率8% (VS 12%)。
還有一個可能性是公司為了維持高產能利用率,既然要做就乾脆做高利潤的產品,很天真的認為這些高毛利產品擺久了就會有需求的想法。誰知道會囤貨囤這麼久沒人要。
高設備預付款但低產能擴張 低營收增長
上銀給大家的形象是一個極度對於研發重視的公司,公司過去兩年大概每年花8億在研發,但是公司也是一家積極擴張生產力的公司。公司對於自己的資本支出永遠都交代的不清不楚,只知道卓董永遠都在買土地。
先不談莫名其妙的土地投資,單純以機器設備來看,我以三年做個比較。
A區間: 2011年~2013年 VS B區間: 2013~2015年
先不談莫名其妙的土地投資,單純以機器設備來看,我以三年做個比較。
A區間: 2011年~2013年 VS B區間: 2013~2015年
A 區間 在財報上的機器設備增加33.18億元價值的設備 B區間則是增加31.21億元這兩個時間區間的設備增加金額是相當的。A區間的產能增加為線性滑軌7491支 滾珠螺桿為 309支,雖然機器設備增加的金額差不多但B區間的線性滑軌只增加1175支 滾珠螺桿增加236支。
有幾個可能性可以解釋這樣的狀況
- 公司的新設備是用在製造非常高貴的線性滑軌及滾珠螺桿所以設備才會這麼貴同時產能增加的數量不大(公司的這兩項產品每一年折價幅度不低,看起來就不是做高貴的。)
- 這些新設備主要都是用在公司未來的秘密武器機器人相關的產品(公司已經宣傳十年磨一劍非常之久,過了五年應該至少要半支劍。過去中國自動化設備的成長這麼快速(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12日公布,2016年7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年增40.1%至5,839台、1-7月年增27.2%至38,203台。)況且比照亞德客的成長率,上銀的機器人相關的營收還是小小的,上銀的機器人品質上是不是有甚麼問題,有這樣的疑問應該很正常吧?
- 難道預付設備款及實質進貨的設備有出入?通常,我說通常有一些體質有問題的公司會為了讓市場不會懷疑或是讓債權銀行不要感覺到異樣而挪用錢去護盤。而且通常這樣的公司會有很多家海外子公司。 (是不是這樣我不確定,但是如果是真的遲早會被發現。)
A區間 | B區間 | ||
機器設備 | 2011~2013 | 2013~2015 | |
機器設備增減(千) | 3318179 | 3121425 | |
機器設備增減幅度 | 24.8% | 34.0% | |
產能(支) | 2013 | 2015 | |
線性滑軌 | 15901 | 17076 | |
滾珠螺桿 | 1330 | 1566 | |
產能增加幅度(%) | 2011~2013 | 2013~2015 | |
線性滑軌 | 89.1% | 7.4% | |
滾珠螺桿 | 30.3% | 17.7% | |
產能增加支數(支) | 2011~2013 | 2013~2015 | |
線性滑軌 | 7491 | 1175 | |
滾珠螺桿 | 309 | 236 | |
2013 | 2015 | 2013~2015成長率 | |
營收(千) | 12442866 | 14881048 | 19.6% |
營業利益(千) | 2368870 | 1902617 | -19.7% |
營業利益率(%) | 19.0% | 12.8% |
單價(TWD/支)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1~2015折價率 |
線性滑軌 | 1111.8 | 842.8 | 664.1 | 648.3 | 596.2 | -46.4% |
滾珠螺桿 | 5458.3 | 4202.7 | 3126.5 | 3094.3 | 2943.8 | -46.1% |
應收帳款居高不下並疑點重重
上銀的應收帳款仍然在五十億以上,現在連總存貨也到了五十億。不管這個金額的價值真假,公司壓在這兩項加總上百億,公司一年的營收也不過150億。我重新去檢視過去這三年的應收帳款,在這三年的股東會年報上發現奇特的現象。
我做了一個比照分析,每年占公司營收10%及以上的客戶及應收帳款大戶的比較。我發覺一件事情,大客戶不一定占應收帳款的比例比較高,甚至有一個客戶的當年度應收帳款超過當年度的營收貢獻。
2011年算是公司最輝煌的一年,每股大賺15元以上,我推測到了2012年尤其是下半年公司受到景氣的壓力,應收帳款也開始集中在幾家公司了。2012年營收貢獻占超過公司當年10%總營收的客戶只有9號跟13號客戶,但在應收帳款大戶上除了他們這兩家以外還有1號跟14號,這兩家如果剛好占公司的營收10%的話,這兩家的應收帳款占他們所貢獻的營收高達88%及72%。2012年後上銀多了許多新的應收帳款大戶,最為奇特的是在2013年有一個客戶20。他雖然排不上前十大客戶但是他當年的應收帳款高達12.5億,是當年營收10%的101%。這位客戶20的應收帳款超過他當年貢獻給上銀的營收。這間客戶20的營收如果遠低於上銀總營收的10%,上銀還又願意給他賒帳成這樣,除非有不得以的理由或是特殊的關係。 況且之後多了許多其他應收帳款大戶感覺是在分攤客戶20的壓力。大家有興趣可以看這個lapping Scheme的解釋(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l/lappingscheme.asp),不是說上銀絕對是這樣,只是數字上呈現的感覺。
這些高應收帳款大戶都排不上超過當年度10%營收的大客戶,有沒有可能公司刻意讓這些高應收帳款的客戶營收維持在10%以下,這樣才不會凸顯公司與這些客戶的特殊關係。
上銀這樣的財務風險控管真令人匪夷所思,這幾個應收帳款大戶持續在上銀的財報上遊走,輪流的排名。公司會讓這幾個客戶這樣的賒帳,有可能對上銀來說這些客戶有極大的信任度或者甚至有特殊的關係。這讓我想到有一年卓董在法說會上有提到扶持羅昇出來的三個業務人員,他們由於有敬業條款因此他們都找家人掛名的事情(是的,這種事情卓董也大辣辣的跟大家分享)。且在財報上他們都不是列為關係人。在群聯事件後,我懷疑會計師真的擁有分辨是不是關係人的能力嗎? 大家如果有記憶2015年年底媒體揭露中國廠商呆帳的事情,雖然公司正面回應也澄清,但有這樣的應收帳款誰不懷疑?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佔當年度10%以上的客戶
| 客戶編號 | 金額(千) | 占營收比例 | 客戶編號 | 金額(千) | 占營收比例 | 客戶編號 | 金額(千) | 占營收比例 | 客戶編號 | 金額(千) | 占營收比例 | 客戶編號 | 金額(千) | 占營收比例 |
9 | 2158171 | 14.5% | 9 | 2030135 | 13.5% | 9 | 1749881 | 14.1% | 9 | 1952129 | 15.8% | 9 | 2011549 | 14.2% | |
1 | 1772128 | 11.9% | 13 | 1242616 | 8.2% | 15 | 1420532 | 11.4% | 13 | 1503219 | 12.2% | ||||
應收帳款大戶
| 客戶編號 | 金額(千) | 占營收10%比例 | 客戶編號 | 金額(千) | 占營收10%比例 | 客戶編號 | 金額(千) | 占營收10%比例 | 客戶編號 | 金額(千) | 占營收10%比例 | 客戶編號 | 金額(千) | 占營收10%比例 |
13 | 431352 | 29.0% | 1 | 1087933 | 72.1% | 20 | 1250841 | 100.5% | 14 | 812632 | 65.7% | 22 | 635820 | 45.0% | |
14 | 289193 | 19.4% | 14 | 897404 | 59.5% | 14 | 840022 | 67.5% | 20 | 680993 | 55.0% | 14 | 581521 | 41.1% | |
13 | 574576 | 46.2% | 22 | 417360 | 33.7% | 21 | 542304 | 38.4% | |||||||
23 | 398691 | 32.2% | 23 | 513479 | 36.3% | ||||||||||
21 | 360536 | 29.1% | 24 | 334365 | 23.7% |
- 上銀大股東吃上銀小股東的豆腐
在2013年上銀持有48%的上銀光電(原豪客能源),但每年上銀光電持續虧損兩億到了2015年居然虧損超過四億。在過去的幾年上銀持續以每股10元的價格認購上銀光電,雖然這幾年的每股淨值都在5-6元。由下面的表可以看得出來大股東對於光電事業由一開始的相當樂觀轉為把爛攤子丟給上銀的態度轉變。
上銀的認購現增的比例一直比卓家認購的比例高。到了2015年底,上銀光電的每股淨值剩下5.36,更為過分的是公司居然以每股10元的價格增持上銀光電的持股到58%。雖然這不知道有沒有觸法,但是這絕對凸顯公司董事們的道德標準。
卓董可能會說他們自己也不是沒有認購現增但是以比例來說上銀大很多,這要怎麼解釋。還是本來希望全部讓上銀認,只是有高人指點自己多多少少認一些才不會被批評。
上銀的認購現增的比例一直比卓家認購的比例高。到了2015年底,上銀光電的每股淨值剩下5.36,更為過分的是公司居然以每股10元的價格增持上銀光電的持股到58%。雖然這不知道有沒有觸法,但是這絕對凸顯公司董事們的道德標準。
卓董可能會說他們自己也不是沒有認購現增但是以比例來說上銀大很多,這要怎麼解釋。還是本來希望全部讓上銀認,只是有高人指點自己多多少少認一些才不會被批評。
卓董的金庫大銀投資也由原始的26%上銀光電持股降到17% 。卓董事長在報章雜誌或是在法說不斷的將太陽能事業說的很樂觀,甚至說在CIGS技術上遠超於台積電,但很顯然的不是事實。況且CIGS設備是客製化設備,這些設備是沒有變賣價值的,因此上銀光電如果不賺錢,設備這塊的資產價值是趨近零的。
這家太陽能事業公司的股本已經高達31.6億元甚至高於上銀的26.9億。這個事業部很明顯的是一個無底洞也是卓董無法收拾的燙手山芋讓上銀的股東來收拾。這麼看好CIGS的話而且對於用上銀用每股10元認購覺得很合理的話,是不是請卓董自己個人用每股10元買回全部的股份就好,我相信上銀的股東不會有意見的。
我還是誠心的建議上銀,在光電事業拖垮上銀之前,現在還來的及就放棄吧!一次打掉,專心做你在行的東西,不要把股價看的太重。到底是面子重要還是股東的權益重要。
這家太陽能事業公司的股本已經高達31.6億元甚至高於上銀的26.9億。這個事業部很明顯的是一個無底洞也是卓董無法收拾的燙手山芋讓上銀的股東來收拾。這麼看好CIGS的話而且對於用上銀用每股10元認購覺得很合理的話,是不是請卓董自己個人用每股10元買回全部的股份就好,我相信上銀的股東不會有意見的。
我還是誠心的建議上銀,在光電事業拖垮上銀之前,現在還來的及就放棄吧!一次打掉,專心做你在行的東西,不要把股價看的太重。到底是面子重要還是股東的權益重要。
4/30/2013 | 4/30/2014 | 4/30/2015 | 4/30/2016 | 6/30/2016 | 2013-2016 | 2013-2016 1H | ||||||
股數 | % | 股數 | % | 股數 | % | 股數 | % | 股數 | % | 股數增幅 | 股數增幅 | |
大銀投資 | 29000000 | 26.30% | 31200000 | 20.89% | 41619091 | 19.88% | 45887413 | 17.29% | 58.23% | |||
黃庭輝 | 950000 | 0.90% | 1200000 | 0.80% | 1700000 | 0.81% | 1700000 | 0.64% | 78.95% | |||
宋身修 | 12000000 | 1.10% | 2115912 | 1.41% | 2815912 | 1.35% | 2705912 | 1.02% | -77.45% | |||
卓文恆 | 2826381 | 1.07% | ||||||||||
陳少韋 | 270000 | 0.20% | 477064 | 0.32% | 585712 | 0.28% | 599712 | 0.23% | 122.12% | |||
上銀科技 | 53000000 | 48.00% | 72927925 | 48.84% | 100824687 | 48.17% | 136632735 | 51.50% | 183668050 | 58% | 157.80% | 246.54% |
卓秀瑜 | 1400000 | 1.30% | 1400000 | 0.94% | 1653134 | 0.79% | 1916367 | 0.72% | 36.88% | |||
卓永財 | 4000000 | 3.60% | 12234568 | 8.19% | 18772463 | 8.97% |
上銀光電基本資料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1H |
資本額 (千元) | 1103220 | 729279 | 2093220 | 2393220 | 3166691 |
淨值 | 921409 | 1101406 | 1435739 | 1283529 | 1783568 |
每股淨值 | 8.35 | 15.10 | 6.86 | 5.36 | 5.63 |
營收(千元) | 0 | 0 | 0 | 34332 | 16549 |
營業利益(千元) | -143781 | -3274 | -275969 | -438876 | |
稅後淨利(千元) | -146192 | -209953 | -265717 | -452210 | -259962 |
EPS | -1.33 | -2.88 | -1.48 | -1.97 | -0.82 |
最後,很多人都跟我說,上銀跟卓董每一年都捐很多錢給學校,舉辦比賽,卓董是個大善人。甚至有人說這個國家如果沒了上銀不會更好,卓董很注重人才,他們何必在財務上弄的這麼辛苦。一件事歸一件事,做善事不代表所有的行為都是對的,況且台灣也沒有不能倒的公司。
以前馬多夫的慈善基金會也蠻龐大的(我當然不是說卓董跟馬多夫一樣),這些人已經這麼有錢了又有地位,但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 我最近在bloomberg的網站看到一本有關近年的商業騙局的書的簡介,這個作者訪問在獄中服刑的馬道夫跟恩龍的高層,他提到一些這些成功人士犯罪的主要原因。這些原因包括面子問題,大家都不是這樣做的理論,挪用一下有甚麼關係又不是不還,及都是市場不好我才走這條路等。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6-08-29/why-they-did-it-madoff-and-enron-s-fastow-explain-the-biggest-frauds-in-u-s-history)。
其實如果有機會我也會很想問問看葉素菲是甚麼原因促使他引導博達往這條不歸路發展。這樣也可以給現在的上市櫃公司老闆們一點警惕。
幹呼伊死
回覆刪除高估製成品變現價值的這個觀點非常有意思!受教了!
回覆刪除--
另外從公司年報可以概略計算主力產品的單價:
100年 101年 102年 103年 104年 (單位:支/元)
滾珠螺桿 5,458 3,913 3,126 3,094 2,944
線性滑軌 1,112 845 664 653 596
殺價殺成這樣,但每年提列的存貨跌價損失,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結果往下就看到了,真是抱歉XD
刪除Muteheart 沒問題的。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討論,大家來看看有沒有甚麼地方有疑問的,歡迎大家提問。還是有甚麼其他看法,盡量提出來。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以下是一位網友因為無法張貼所以請我代為留言的內容
回覆刪除這幾天看到你的新文章,想在上面留言, 可是試了幾次卻儲存不進去,只能用email 給你,表示我的看法. 抱歉.
我的觀點如下:
1.高客製品=高毛利,但是3~6個月沒賣出去=客戶不要了. 最大原因是客戶與上銀業務中間的聯繫出問題了.如果上銀一直都是這種說法=公司人力素質差.
2.機械業的設備不貴,一台幾十萬到幾百萬台幣.如果螺桿線軌產出增加少,代表新設備是生產其他產品, 這些新產品如果2~3年後的營業額沒增加=這家公司做不好新產品. 上銀有做軸承, 好像已經四年了, 但上銀從來沒有對外公布,對吧!? 我還有聽到其他機械類的產品研發.但都沒看到影兒.
3.這些高應收帳款大戶都排不上超過當年度10%營收的大客戶,有沒有可能公司刻意讓這些高應收帳款的客戶營收維持在10%以下==>公司各單位都是各司其職,沒有人閒著去控管這種事,如果數字真的一直呈現這種狀態=有人作帳(不知道這算不算作假帳).
謝謝這位網友
回覆刪除1. 我認為卓董事長長期以來重用的都是財務相關人才,包括助理總經理、資深協理及會計主管,這幾個具我所知都是他的心腹。所以這一切的財務狀況都是在他的掌控之下。這些奇怪的財務操作都是刻意的而非自然而然發生的。還有一個心腹就是總經理,但我知道的是這間高達150億營收的上市公司,總經理只管人事,且領高薪,至於為何對總經理如此之優待,我就不多說了。當一間公司只注重財務人員時,可想而知真的研發人才會留在那間公司嗎?
2. 過去在公開場合,董事長天馬行空的提了非常多的新產品像散彈打鳥一般,但在成績上做不出來。就誠如這位網友所說的,做不出市場需要的品質因此也賣不出去。Prototype當然可以,但是良率沒有好到能量產。
3. 這些種種的財務狀況根本就是在董事長的授權之下且在這些優良財務人員的建議下所控制出來的。甚至我懷疑會計師應該也給了不少意見,尋找會計法規的一些漏洞。他們這間會計師事務所這幾年也是出名的上社會新聞版面,但一切都不關他們的事,他們是無辜的。
是啊,一個上上下下充斥著講大話的企業。
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日前與上銀的經銷商見面,對方說上銀在巴西租兩個大倉庫,並在這幾個月上銀頻繁出貨到巴西的倉庫,如此一來,上銀就有出貨實績。
回覆刪除因為對此說法有懷疑,所以想來這問,有人可以證實嗎?
上銀主要是靠經銷商銷售的,經銷商說的應該就八九不離十了。
刪除如果有在follow我的blog的網友們應該知道上銀的問題絕對都不是有沒有出貨,上銀的問題是出的貨要多久拿到現金甚至有沒有機會列為呆帳。上銀的營收都算漂亮了,重點是光電的虧損以及應收帳款,各位看今年第二季的營收就知道多漂亮,但是獲利呢?
刪除根據內部消息,光電產線產能是滿載的,持續下去就能轉虧為盈.只是之前燒掉的錢要花多久的時間才能補回來是個問題....
回覆刪除裝自家廠房可能性較大。現在矽晶比cigs便宜,今年颱風這樣強力的掃,未來颱風風力不會比較弱,太陽能系統商不會那麼笨。如果裝自家廠房,得花更大一筆錢讓系統發電。
回覆刪除不太可能是裝自家的廠房. 上銀的廠房沒大到可以讓太陽能產能滿載超過一個月了-_-
回覆刪除滿載這件事情我聽了兩三年了,如果在上半年說卓董都說下半年可望轉虧為盈,在下半年說就說明年初轉虧為盈。光電廠的問題是良率,滿載當然可以但是因為良率太低,要做到賺錢真的很困難。根據我對於公司的了解,公司裝在自家廠的機率不高。公司太愛面子了,他們應該寧願把帳款的天期拉高到半年甚至三季來塞貨給"客戶",做的漂漂亮亮的。至於CIGS這個市場,我認為絕對不是上銀這樣中小型的公司玩得起的遊戲,如果董事長不要為了面子跟自己個人及家人在上銀光電的持股,我還是建議卓董認賠把光電事業收了。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管理人且不危害股東權益的做法。
回覆刪除最近大家提到上銀光電部門滿載的事實。我也不知道有沒有滿載,但過去幾年卓董在媒體上宣稱光電事業轉好是事實,一直到今年上半年光電事業虧損擴大也是事實。從始至今針對上銀的分析的資訊來源我只有財報跟一些離職員工的交流。對於上銀的近況我最多是由第二季的财報上所看到的。最近比較常上我的版留言的朋友似乎掌握住了上銀光電的一些即時內部的訊息,也可以說是內線。針對光電產業的塞貨的可能性,我也是因應卓董過去的習性而推測的可能性。我不認為我這樣的推測有失公平或是偏離了我以往的公正性。如果擁有直接內線的人來質疑我用有限資源來分析的結果,這好比有人一直在猜謎遊戲中有人一直說出答案,這不是失去了分析的意義跟樂趣了吧。
回覆刪除請問 最近殺成這樣子 有沒有機會 變成兩位數呢
回覆刪除我心中對於這間公司的評價絕對是雙位數.不過呢大股東相當愛面子,對於股價也是看得很重,目前只看到一位李姓董事有增加質押張數以外卓董跟一些明顯的親信還沒有質押,他們應該會找機會撐吧.如果照財務上的方向來看,雙位數真的有可能,但像我之前說的,如果大股東有所動作,這有可能撐得住,只是多久而已.還有一個變數就是壽險在這個位子應該還是有賺錢,壽險的習性是在賺錢的情況下會想要出股票,這兩萬多張的壽險籌碼賣出來,就要看有沒有人願意接手了.
刪除今天有位朋友匿名(說是一位工程師)朋友寫給我,對於我建議上銀把光電事業認賠出場感到我是以偏概全的言語,也是個人偏見.他的論點是我沒有看到下半年的數字就叫公司把光電事業部不收起來感到不滿,因為他知道聽說掌握到下半年光電事業產能滿載且有機會轉虧為盈的內線.我很直接的說我很不認同這位朋友的說法.我之所以會叫公司把光電收起來是因為光電事業虧損拖累上銀好幾年是事實,公司本業狀況沒成長況且凋零也是事實,公司的財務狀況惡化更是事實.讓公司減輕壓力把虧損的部門收起來怎麼會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位朋友或許對上銀的光電部門有相當的感情,但是如果我站在一個上銀的股東的立場去想,減輕壓力專注本業怎麼會是一個以偏概全或有個人偏見的建議.
回覆刪除再者,我並不像這位朋友如此的神通廣大,掌握絕對的內線而知道上銀的光電事業在下半年會奇蹟性的翻身.我只是用常理去判斷及建議.我是分析師,很公平的用大家都拿得到的公開資訊,去常理推估未來,產生投資建議,這是我們這個blog的宗旨.只聽從內線而不敢用公平的方式使用目前的公開數據大膽推估未來,對一個分析師來說,是一個失職及懦弱的行為.當我長期觀察上銀然後看到上銀的光電產業虧損在今年上半年並無縮小況且也虧損相當多年的事實後,之後看到一位來自於匿名的網友所提供的上銀光電下半年奇蹟似的翻身的絕對內線就要我改我的看法的話,這樣完全失去這個blog的樂趣以及意義.這也有損我的人格.當然當下半年財報出來真的是有奇蹟出現,這也不無可能,我一定會有所修正,我也會勇於面對,這才是我該做的事.畢竟,用聽到的內線在這說大家都錯只有自己對,就算對了有如何.勝之不武啊!
我想在這裡澄清一件事,這裡留言的朋友們除非你們特別私下叫我刪留言,我一概不會碰你們寫的任何東西.我們這位工程師朋友所寫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他都貼不上來,我也只有在gmail收到通知.他認為我刪了他的東西,在這我要澄清,我絕對沒有.既然他不知道什麼原因貼不上來,那我就一次把他所有寫的東西貼上來,讓大家看看.
回覆刪除10/29 匿名
回覆刪除光電最近滿載的事是事實,在這之前我聽到的都還是在燒錢中.CIGS不是什麼困難的技術,良率不是問題,關鍵是轉換效率、及與矽晶太陽能比較起來沒有優勢,但這兩者的差距已經逐漸拉近,另外重點就是歐美客戶的佈局與大訂單.我follow版主的這個blog很久了,是因為有數據跟分析來說服我.我仍希望版主是用光電的財報數據客觀的下結論,否則就會淪為主觀與猜測.我們到時候可以看看H2的數據是否虧損減少,有明顯轉虧為盈的趨勢.卓董頭既然都已經洗下去了,也即將看到成效,愛面子的他當然是會投入更多的錢賭這一把:)
11/1 匿名
回覆刪除工程出身的我只認為實質的數據跟分析才有說服力.在上銀光電的H2營收還沒出來前,我不認為版主進一步以偏蓋全或100%的個人偏見具有任何的意義.也就是"認賠把光電事業收了"這句話不見得是對的哦!應該是說要等下一筆數據出來,驗證過去數據分析的正確性再發表言論才不失公允,畢竟人只能站在目前位置看現況,並不能看到未來!會不會翻盤,世事難料阿:)
11/4 匿名
回覆刪除版大言重了.我被刪除的發言絕不全然是這樣,上銀這間公司跟我毫無關係,我也並沒有對版大的言論感到不滿.有種的人不應該看到與自己思維相違背的發言就刪除,斷章取義的只寫出部分.若要文壇論劍應該要留下別人的文章,有風度的談論是非而不是唱獨角戲.
分析不會是100%正確,如果是專業的分析師,能拿到的數據不應該只有單純的公開資訊,而是要登門訪查,掌握更精準的事實.很可惜有人把事實跟內線混淆不清. 從一開始有這個blog我就開始看了,也覺得數據分析夠水準. 只可惜版大最後居然會淪為在乎對錯與勝敗之徒,可悲! 要保留對等的發言很容易,螢幕列印存檔即可. 甚至我可以寄一份給版大表格中的諸位大股東,傳達版大站在上銀股東的想法, 告訴他們快把上銀光電給停損吧! 相信他們也會很感謝版大的合理分析與提醒 :)
這裡我要說以一間上市公司來說攸關損益數據的非公開資訊就是內線,這是投資界小學生等級的人都知道的標準,請提升一下自己的素養.在這裡說只有自己知道的“事實”然後說大家錯自己對,才是一個只在乎勝敗對錯之徒有的行為.之前我說過了沒有人永遠對,一個分析就是推估未來,當結果出來時,我錯了就會依公開資訊來修正.而因為聽到內線的人在那愛現說大家都錯,這是一種我最看不起的一種懦夫的行為.如果這位朋友要轉貼任何文章,我絕對歡迎,我希望大家都注意到這間公司的狀況,有不同的意見我也絕對歡迎.不過我可以保證卓董絕對有在看我的文章,因為之前的法說會,卓董都有針對我之前寫內容的回答我的問題,所以這位朋友不用擔心.在這我要正式回這位朋友,下半年如果奇蹟出現,我一定會探討原因,做該做的修正,這才是我的宗旨,我也絕對比一個只躲在內線後面丟兩句就跑的的小孬孬有種.
回覆刪除我的文章又不見了.確定是系統的問題,而不是被刪. 是我誤會了,要跟你說聲抱歉.
刪除匿名 11/5
回覆刪除我覺得版大把我的發言全部還原出來,這樣很正向. 我必須給予稱讚!
必須要有第三者來看我們的對話.
不是文盲的人,可以仔細看過一遍我的文章,哪裡有出現我指向大家都錯或大家錯自己對這種字眼? 難道版大小學沒畢業或是歪國人??
從頭到尾,我只反應一件事實就是光電產能現在滿載,但產能滿載跟能滿載多久,能否轉虧為盈或虧損減少,"認賠把光電事業收了"這句話不見得是對的, 也不見得是錯的. 我強調的還是等H2的財報出來,以數據做客觀的下結論. 我從沒有想過什麼勝敗的問題,言論自由為何會被搞出勝敗對錯的名詞? 請客官們評評理, 這究竟是誰搞出來的阿 :)
最後我必須說版大的財務分析能力很強,我很佩服,所以才會follow這個blog,而且我也是曾經放空上銀卻停損的投資客.其實我是站在版大這邊的!
也想驗證自己的分析是對的,不然何必一直想把這個故事看完呢....
如果發言有任何得罪的地方,我想說聲抱歉, 請多多包涵.
了解太陽能市場的人,會等著看上銀光電能玩出什麼把戲.
刪除依照最近公布的2016Q3財報P20中,上銀光電今年Q3虧損$70,916,去年同期虧損$68,890;今年累積虧損$199,650,去年同期$193,432(單位:新台幣千元);虧損沒有收斂的跡象,等於每季燒掉0.7億,一年燒掉近3億,實收資本額31.5億,前景很不樂觀。by HugoYu
刪除你還是假專業 股價會說話 三大法人是白癡嗎??
回覆刪除上銀科技 年營收會不斷創新高 你不要再亂說話了
這位Ben少貼了一個你的留言 我幫你貼
回覆刪除Ben說
你的說話完全錯誤 上銀已經漲停板鎖死 且營收創新高
勸你不要再亂說話了 假專業
首先謝謝這位Ben的意見,我感覺到您的情緒受到股價的起伏影響很大,希望你操作一切順利,身體健康。不過,您如果有看我寫的完整內容的話,應該理解我所說的東西跟短期股價沒甚麼關係。我寫的昰這間公司的生死存亡問題。今天如果短期營收跟股價影響力有這麼大的話,勝華應該還是活的好好的。三大法人是不是白癡我不知道,但是一間好好的公司經營成這樣,我可以跟你說公司的決策人比較有可能是白癡。還有持續願意放款給這間公司的銀行人員也有可能是。歡迎大家繼續踴躍參予給予意見,即使你的意見像這位Ben一樣的專業,謝謝。
回覆刪除有位匿名朋友寫來 沒貼成功
回覆刪除給您按個讚
有另一位匿名的朋友寫來以下
回覆刪除作者加油! 好期待你的新文章,我待過上銀,看了你的文章,覺得你真的好厲害!
謝謝這位朋友的支持。
回覆刪除歡迎各位現在或是過去上銀工作的朋友私下跟我聯絡~~多一些實際的資訊交流,不管對錯我也都可以做些看法的修正。謝謝!
我最後的回應 請大家未來一起看看 上銀集團的發展 是否會越來越成長?
回覆刪除謠言止於智者 ! 營運能表達一切 ! 股價漲到200塊 !
我想你還是會有很多意見 ! 抹黑中傷的行為 ! 真的很可憐 ! 勞您費心了!
謝謝這位Ben的再次回應
回覆刪除年關將近說"最後的回應"有點不吉利,我希望Ben可以繼續的在我的部落格上持續活耀。就是有大家的踴躍回應交換不同的意見,我才會進步,謝謝大家。
回應一下Ben。
看到Ben的文字用"上銀集團的發展 是否會越來越成長?"我感覺彷彿又參加了一次上銀的法說。上銀的管理階層通常也只是用形容詞(例如"快速" "很好" "趕工"等")來形容成長而不提實質的內容,會後問廖協理數字他也是不耐煩一付你們都不懂的表情。
Ben說得很好"營運代表一切",過去這四年的營運積效就可以充分的顯示經營者的經營能力極差,花了上百億買土地跟設備,獲利竟然是衰退的。至於股價會不會到200元還是剩20元,是市場決定的,還有要看看這些擁有絕對內線的假外資跟人頭戶怎麼做了,希望金管會及證交所明察。
至於可憐不可憐,是有這麼一點點可憐,用公開的財報用他們自己對外說的話舉證分析居然被說是抹黑中傷。不過我倒是覺得可惜了點,上銀在2011年前的體質如此之好,被弄到如此的地步,真的很可惜。
希望大家繼續給予支持!!
看到板主對上銀那麼認真的看財報,的確你從它這2年的財報看出一些現象,但那些都是結果,它從2005年來跌了2年主因是日本軸承大廠IKO從傳通軸承轉做與上銀主力產品相同的滾珠螺桿及線性軸承,並完成擴廠 布局及降價搶市場,在技術層面及品牌信用度上零先情況下日幣又貶值推波助瀾日本3K(NSK THK IKO)在市場上橫掃,導致上銀產品賣不出去庫存大增最後只好降價求售,這從毛利率不斷降低可以印證,這就是這2年上銀股價腰斬的產業競爭結構因素。這3年的長期的自由現金流量為負數代表這公司並不是從本業賺的錢來擴張而是不斷借錢,導致負債比例越來越高。雖然現在及未來機器人及自動化是趨式,但上銀在品牌 技術 財務狀況及匯率等因素下實在難與日本3K大廠抗衡,長期來看不是間很穩健及值得投資的公司,以上淺見。
回覆刪除上銀今日收盤195元! 這個網站非常怪! 為什麼只罵上銀 !
回覆刪除版主是否有恩怨?? 聽說網友很怨 ! 大家都被你誤導了!
原來上銀是全球法人看好的股票
Ben 謝謝你的意見
回覆刪除我在這裡沒有提過股價,也沒說股價會跌到哪。
我只是用公司公佈的财報及公開資訊來評估這家公司的存活率偏低。
再說,勝華在倒之前股價也很會漲啊,營收也做的不錯,他們黃董還要告外資分析師哩。
回應你 ! 我再次強調 ! 我們一起來關注!上銀未來幾年的獲利 !
刪除看看是不是年年大成長! 好啦! 你在網路上的罵上銀如此難聽! 你都沒有錯!
原來你是佛心來的! 你是最愛上銀的人! 錯的是我! 我誤會你了!
你真好心! 這幾年來!你好關心上銀! 希望上銀被您越罵 !越成功喔!
愛之深 ! 從你批判的文章! 可了解 !
(股價會說話拉 ! 不要認為股價不重要 ! 然後全球法人持股 !會快速拉高 !)
還有Ben
回覆刪除我不是跟上銀有恩怨,我只是喜歡分析存活率突兀的偏低的公司。股價只是一時的。
今年開始上銀會獲利創新高!連續大成長3年!我想獲利就可以證明ㄧ切!
刪除另外你敢分析上銀營運!就要在獲利創新高後!公開認錯喔!人要認錯!才會進步!
不要好像裝清高!說話要負全部責任!
所有的股東!都有看到您的文章!恭喜您幫大家忙!股價因你會更高!沒信心的人都走光了!
版主提到2015年上銀製成品存貨(帳面值)為28.11億, 對應成本僅12.87億,進而質疑會計師高估淨變現價值。但存貨是採成本及淨變現價值孰低法衡量,如成本是12.87E,淨變現是28.11E,則帳面金額會取12.87E,這應是很基本的判斷,我想沒有一個會計師看到公司這樣表達會簽無意見財簽的。另外,財報(包括存貨值值衡量)是公司自己編的,會計師負責審計及出審計意見,所以會計師要去判斷公司之估價衡量是否合理,不會有會計師將存貨淨變現價值高估的問題。
回覆刪除謝謝這位網友的專業留言,這點我承認我在會計法上的錯誤,很對不起大家,在這跟大家道歉。但是即使沒有高估成品庫存,成品庫存長期在這個水位,表示公司在庫存管理上及產出對應銷售並非所謂的訂單式生產。我認為有一批成品庫存是長期無法銷售出去的,應該會陸續有跌價損失。根據我所知道的,業務是不會針對公司有甚麼成品庫存而去推銷給客戶。再次感謝這位網友。
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版主有此胸襟十分難得,後續一定會不停進步,大家互相砌磋,謝謝!
刪除我不是上銀員工 ! 我只是長期投資上銀的投資人! 長久看不下去有網友們! 你們故意說很多假話!
回覆刪除想中傷公司! ( 還說機器人不能用) 這點真的誇張!
你不想面對股價沒關係! 在此請網友們! 一起見證! 上銀科技 獲利會年年創新高!
短期目標 營收200億 中期目標 營收300億 長期目標 營收500億
請各位摸摸良心 ! 這個網站 是好是壞 !大家自可判斷! 謠言止於智者 ! 千萬不要被誤導!
哈囉 版大 我想請問一下,對於目前上銀光電依照去年盈虧是否有好轉,因有人說在裡面一直說有訂單,也會上市,是否只是傳言? 謝謝版大
回覆刪除你好! 上銀光電會減少虧損是來自於少接訂單,公司的產品越做越賣越賠,光電的收場可以想像的就是公司認賠出場。我認為卓董應該最想要是把大銀弄上市,這樣董事長在大銀的投資也可解套。這個傳言應該不是真的,公司只是希望讓上銀的股東們不要一直針對董事長在光電產業的豪賭做文章。
刪除板大您好,我有看到上銀光電要減資的消息,這部分您怎麼看,再來目前握有股票的些人該怎麼辦呢?因為現在他們的資訊好少唷?所以想請教板大怎麼看,謝謝
回覆刪除網友你好,上銀因為主管機關的反應 認為公司在上銀光電淨值遠低於10元的情況下,讓上銀科技用10元認增資股讓社會觀感不佳(並無不法),因此建議公司減資讓上銀光電的淨值接近10元後再辦增資。卓董及親信在幾次上銀光電增資放棄參予後讓上銀科技占光電的持股比例持續增加,這已經是連續好幾年都這樣做了。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上銀光電不要倒的同時個人不想要再投更多的資金進去,就只好犧牲上銀科技的股東了。
刪除至於未來,上銀光電要不賠錢的機率相當低,上銀科技只能繼續認列光電的虧損。持有上銀科技的朋友們應該也賺不少錢了。但看股價的長期走勢,這背後在操盤的高手,是持續沿著均線往上走的策略不變,個人判斷應該還有一段路可以走。但我也不方便給操作上的建議。只能說公司的財務狀況要改善才是公司能否繼續走下去的主要根基,經營階層如果還是重於財務操作胡亂投資,那就要看運氣了。
謝謝!
版上好,關於上一個提問者,我想請教那對於目前持有上銀光電的未上市股票的朋友及員工(認股)的部分,這要怎麼處理,如果要買賣,這何去何從呢?
回覆刪除至於議公司減資讓上銀光電的淨值接近10元後再辦增資的部分,以版主的看法,減資後,淨值是否會拉高的可能呢? 我記得今年上班年會發放新股票。
謝謝
這位網友你好。基本上公司在減資的動作就是把每股淨值提高,但是相同的原本持有者的張數就會減少,一來一往的,只是帳面上的每股淨值提高,所以實質上是沒有任何變化的。就以上銀光電的產業面,財務面以及以前卓董所說的話來評斷,這間公司的股票變成壁紙的可能性極高。尤其你看到我們卓董一家人在每次增資時都讓上銀科技認較多的增資股的態度你就知道,卓董對光電是不看好的,要不然照他的個性好康的怎麼可能不認。因此我是勸你如果真的有人要跟你買,你還是快處理。至於要透過甚麼管道,我也不熟,不過如果上網搜尋一下應該會有未上市盤商這類的可以幫忙。
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