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銀2018年營收獲利雙雙創新高
營收高達293億,營業利益64億,稅後淨利48.9億,每股純益 18.29元。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但在現金流量的表現是相當的詭異。
種種的跡象顯示,公司很明顯的就是需要資金的。
我參加了最近公司的法說時,寫了相關的問題給公司,但是公司就是跳過我所有的問題不回答。更莫名其妙的是當天法說是提早結束的。
詭異的現金流量
以現金相關的活動來說,公司借款增加了,現金增資也辦了,資本支出也提高了,公司的財務居然可以在多項現金相關的項目有變化時,把公司的現金增減做得這麼小。
公司稅前賺了高達60億居然現金只增加3400萬。上銀的財務長真的很神奇可以讓公司的現金流控制到這麼剛好,難怪公司的財務部門的人升官的最快。
簡易現金流量表
最特別的是雖然董事長長期都說不跟股東拿一毛錢,但是在公司在最賺錢的一年辦了個30億的現金增資。因為公司的現金只增加了3400萬,如果沒有這個現金增資公司就是多了個30億的資金缺口,公司就算用所有的現金27億也不夠補這個缺口。
況且到底是什麼急迫的原因讓這麼愛面子的董事長決定跟股東拿錢。
設備預付款 仍然難以解釋
更有趣的公司維持高設備預付款,當年設備預付款流出金額為33億,剛好接近公司的增資金額。重點是為什麼公司要把現金管理做得這麼緊。
近幾季設備預付款表
對於設備預付款最有趣的地方是公司對外都說因為自製設備比例高所以會有這麼高的設備預付款。我也從公司的前員工證實公司有自己的設備部門在做設備。那這些預付款在合併報表中更不應該存在,這些錢到底是匯給誰了呢? 擁有自己的設備部門但是又匯錢出去付設備預付款,真難以理解。況且超過一年以上的設備預付款比例不低,更讓人感到可疑。跟我以前一樣的論點,有人會買車提前一年放訂金嗎?
一間能使用客戶資源設計設備的設備廠商,獲利率應該相當高吧。是跟公司有什麼樣的關係,可以收超過一年的設備預付款,同時上銀擁有自制機台能力下又可以拿到公司訂單?這給我們相當大的想像空間。
我在法說會也問了這些問題,公司一概不回答。為什麼這麼不願意回答一個在財報上數據相關的問題,公司是要避免其他法人注意到這個事實嗎?不果就算回答了這些在場的法人及研究員們都只在乎損益表,永遠只看EPS。
上銀賺大錢也辦了現增債務並無減輕
董監酬勞占稅後盈餘比例最高
除了有關公司的現金流量問題以外,我還問了公司對於自己的董監酬勞在台灣上市櫃公司排名第12名同時酬勞占純益比例最高的想法,他們也不回答。
現金股利發放比例低
公司2018年稅後每股賺了超過18元,但現金股利只發放7元,發放比例低於 40%。針對這個問題我也問了公司為甚麼發放比例這麼低,公司也不回答。
結論: 公司就是很需要錢
濃縮上面的一些事實分析,以下種種跡象讓我感覺公司真的很缺錢,但是到底缺在哪不知道
營收高達293億,營業利益64億,稅後淨利48.9億,每股純益 18.29元。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但在現金流量的表現是相當的詭異。
種種的跡象顯示,公司很明顯的就是需要資金的。
我參加了最近公司的法說時,寫了相關的問題給公司,但是公司就是跳過我所有的問題不回答。更莫名其妙的是當天法說是提早結束的。
詭異的現金流量
以現金相關的活動來說,公司借款增加了,現金增資也辦了,資本支出也提高了,公司的財務居然可以在多項現金相關的項目有變化時,把公司的現金增減做得這麼小。
公司稅前賺了高達60億居然現金只增加3400萬。上銀的財務長真的很神奇可以讓公司的現金流控制到這麼剛好,難怪公司的財務部門的人升官的最快。
簡易現金流量表
最特別的是雖然董事長長期都說不跟股東拿一毛錢,但是在公司在最賺錢的一年辦了個30億的現金增資。因為公司的現金只增加了3400萬,如果沒有這個現金增資公司就是多了個30億的資金缺口,公司就算用所有的現金27億也不夠補這個缺口。
況且到底是什麼急迫的原因讓這麼愛面子的董事長決定跟股東拿錢。
設備預付款 仍然難以解釋
更有趣的公司維持高設備預付款,當年設備預付款流出金額為33億,剛好接近公司的增資金額。重點是為什麼公司要把現金管理做得這麼緊。
近幾季設備預付款表
對於設備預付款最有趣的地方是公司對外都說因為自製設備比例高所以會有這麼高的設備預付款。我也從公司的前員工證實公司有自己的設備部門在做設備。那這些預付款在合併報表中更不應該存在,這些錢到底是匯給誰了呢? 擁有自己的設備部門但是又匯錢出去付設備預付款,真難以理解。況且超過一年以上的設備預付款比例不低,更讓人感到可疑。跟我以前一樣的論點,有人會買車提前一年放訂金嗎?
一間能使用客戶資源設計設備的設備廠商,獲利率應該相當高吧。是跟公司有什麼樣的關係,可以收超過一年的設備預付款,同時上銀擁有自制機台能力下又可以拿到公司訂單?這給我們相當大的想像空間。
我在法說會也問了這些問題,公司一概不回答。為什麼這麼不願意回答一個在財報上數據相關的問題,公司是要避免其他法人注意到這個事實嗎?不果就算回答了這些在場的法人及研究員們都只在乎損益表,永遠只看EPS。
上銀賺大錢也辦了現增債務並無減輕
董監酬勞占稅後盈餘比例最高
除了有關公司的現金流量問題以外,我還問了公司對於自己的董監酬勞在台灣上市櫃公司排名第12名同時酬勞占純益比例最高的想法,他們也不回答。
現金股利發放比例低
公司2018年稅後每股賺了超過18元,但現金股利只發放7元,發放比例低於 40%。針對這個問題我也問了公司為甚麼發放比例這麼低,公司也不回答。
結論: 公司就是很需要錢
濃縮上面的一些事實分析,以下種種跡象讓我感覺公司真的很缺錢,但是到底缺在哪不知道
- 公司2018年稅前大賺了60億,現金只增加3400萬。
- 公司在獲利創新高的情況下,又現金增資30億,但是總借款還增加。
- 現金股利發放比例低,但是不願意解釋。
公司似乎不斷在投資、蓋新廠,所以現金一直不夠,可以理解。
回覆刪除但設備預付款這麼高,時間又這麼長,的確很奇怪,
依您的經驗,是否可以舉例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呢?
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