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上銀(2049): 最缺錢的大賺錢公司

公司由2013年至2018上半年稅前賺了超過146億元,光加上這幾年的折舊,公司的現金流應該是增加超過210億的。一間五年半金流超過200億的公司為何會讓人感覺很缺錢,這是最奇怪的地方。以下幾點將點出公司缺錢的怪異現象以及事實。


1. 現金增資,來的很突然也很詭異

卓董事長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上市後從來沒有跟股東再拿錢.,讓人欽佩。


在五年前的專訪裡董事長還提到在怎麼辛苦也不會從股東口袋裡拿錢。但在公司過去五年每年賺錢,還有兩年賺超過9塊的情況下,今年公司董事會決議要辦理上市以來的第一次現金增資。公司在過去這五年賺這麼多錢的情況下,公司是有多缺錢到要讓董事長違背自己說的話來辦理現金增資。重點是公司這麼賺錢的公司就為了區區30億辦理增資,而且理由是充實營運資金、償還銀行借款及購置機器設備。

這段現金增資的股價走勢相當詭異,5/10日公司公佈現增的時候股價已由高點的508元下滑至444.93元。重點是之後雖然公司每個月營收創新高,利多不斷,但股價雪崩式的下滑到7/17日的299.5元,那天公司公告現增價格訂在250元。

在這段時間雖然外資出了25,000張的上銀,但是我也發現在公司持續放出滿載缺貨的利多以及營收持續創新高的情況下,董事長以及總經理是持續在出股票的。他們從2017年就開始出股票一路出,到現增的哪個月開始買。一般來說公司會說董總自己的財務操作,也不犯法。只是為何時間點這麼剛好一路出到7月,也是現增訂價的那個月。




剛剛說公司說現增用途是改善財務擴廠等理由,在公司收到現增款後,公司做的第一個動作是增資給董事長一夥人有個人持股同時每年大幅虧損的上銀光電。在9/25日 公司宣佈增資7億給上銀光電。姑且不說上銀光電有沒有希望是不是錢坑,公司今年上半年稅後賺26億,居然拿不出7億給上銀光電增資?

2. 銀行貸款,在獲利快速增長下,不減反增?

有如之前所說的公司過去五年至今年上半年賺了146億,難道公司都沒機會讓自己的財務狀況改善到一定要現金增資來去調整債務?

到了今年上半年,公司一年內需要償還的長期債務21億,負債總額也來到這十年的新高 254.9億,更為顯著的公司的短期借款也來到這十年的新高63億。但至今公司的現金剩31億。這樣的財務結構會像是五年賺一百多億的公司嗎?公司的現金到底去了哪?

3. 設備預付款持續怪異

如果有在定期follow我的部落格的朋友都知道我質疑設備預付款很久了,到今年上半年設備預付款來到新高了。我的質疑點一樣,為什麼可以讓設備廠商拿著訂金這麼久不交貨,這些廠商可以拿這些錢運用這麼久才交貨,這比較像是無息放款給這些廠商。一般的行規拿到預付款後半年內交貨才是正常,我們持續看到許多超過一年的設備預付款的怪異現象。雖然公司持續說是自行設計研發的設備,這更沒有道理。既然自行研發,那應該要更快拿到設備。

所以說現金到哪了? 現金有超過26億壓在設備廠商哪!!

設備預付款

台幣千元2018 Q22018 Q12017 Q42017 Q32017 Q22016 Q42016 Q32016 Q2
1年內130790613253701177543776615710044117620511885601135970
1至2年1006994438829361833693568609911589833518625486700
2至5年306970277654294577468868549846400809329573438427
5年328262906440025108027158660156759189752177057
Total26546962070917187397820470782028461232360622265102238154


4. 長期獲利與現金流量不成比例


公司長期實質的現金流入與獲利不成比例,感覺公司就算賺再多錢,現金也無法增加太多。

很明顯的公司不管賺多賺少都固定的資本支出,公司永遠都投資不夠。在籌資的部分公司只能維持新債還舊債的惡性循環,有如我們之前說的,即使公司的獲利在今年上半年表現非長的好,公司的債務卻是越來越高。



5. 客戶下單需要先收訂金?


公司在4/10日宣佈已經開始跟客戶收三成訂金,比較奇怪的昰在2018 上半年的财報裡完全看不到預收的蹤跡。為何公司需要這樣對外說?  難道是公司是很缺現金到需要對外宣稱先收現金嗎?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3077424



上銀的财報怪異這麼多年了,這間公司到底為什麼表現得這麼缺現金,我們越來越接近找到答案的那一天。



留言

  1. 2018年上銀獲利創新高, 資本支出也是創新高, 目前遇到貿易戰, 讓人不禁替公司捏把冷汗! 個人沒有投資上銀股票, 但對公司這麼多年的投資與研發感到敬佩, 希望公司能順利度過這次的危機~~

    回覆刪除
  2. 利息保障倍數為9.18,以財務報表觀點,應該尚能負擔作者所擔憂的短期負債。工具機業另一家(亞德客)的流動比率也是僅9x%, 是否為產業特性?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上銀: 雪球越滾越大

最近重新檢驗上銀的財報, 自從我的第一篇上銀的分析 以來,上銀只有更惡化況且種種 跡象顯現 公司選了一條滾雪球式的財務操作的 路。 早期公司著墨於應收帳款的操作,但是 過去這三年 中國的自動化及機器人需求持續的快速成長 但 公司仍然無法將產品賣出並解決應收帳款的問題 的壓力下, 公司現在連製成品存貨都速增並且 被 高估 。 然而公司選擇了 一條 不歸路, 一家一年150億營收的公司現金平均都在十幾億, 我可以想像公司在財務上面臨極大的壓力, 走入一個自己創造的 風暴。 公司及董事長持續的在媒體上曝光並粉飾太平 到處簽合作意向書 , 甚至 上演一齣 馬總統由馬習會返台的隔天 一早馬上 走訪上銀 的戲碼 ,這一切的動作還是掩蓋不了實質的財務狀況。   公司的應收帳款、成品存貨及預付設備款這些流動資產如果降下來,這將凸顯公司負債比例相當高,至2016年第二季來看負債比已達58.31%。公司總資產為344億,如果很保守的估計成品存貨減10億然後應收帳款再減個20億,負債比例將達63.88%。況且公司的負債在過去的五年只有增加沒有減少。這樣放款的銀行也會擔心吧,這也將影響到銀行內部評估風險的標準。這樣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公司希望有如此之高的流動資產了吧? 我認為公司是要做 給 這些放款給上銀的銀行 看的 ,尤其是台灣銀行 。他們這些銀行放款部 難道沒有在看公 司的財報? 還是假裝睡著的人是叫不醒? 在群聯、光洋科事件後,我們的會計師是能被信任的嗎?這些數字是騙不了人的,即使帳面上的數字是經過化妝修飾過的,也是露出不少破綻,實質的財務狀況暴露在陽光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以下是幾個我認為比較嚴重的問題: 明顯高估製成品 存貨價值:   過去我都把重心放在上銀的應收帳款,但近期看到上銀的 存貨也是異常的增加,尤其是製成品這塊。上銀的製成品存貨由2011年的9100萬 元 增加至2016 Q2 的25.69億。公司對 外宣稱 產品屬於多規格多客戶高客製化的說法不攻自破。高製成品存貨的的狀況也不是第一年。2015年底的製成品存貨高達28.11億。   製成品存貨除了金額高以外,會計師明顯高估變現價值。在2016年的股東會年報中,2015年底的28.11億製成品存貨成本只有 12.77億, 換句話說毛利率高達

上銀(2049): 財務結構怪異的惡化

過去我們看到許多弄到下市甚至破產的公司,例如博達、勝華、及最近發生做假買賣的宇加及揚華,在事情發生前他們的財報亮眼,營收獲利跳升,財報都有會計師簽證。許多投資人在事情發生前絕對不相信這些公司會有一天弄到如此田地,況且會計師有幫忙在怎麼會出問題。會計師不過是時間到了這些公司的財務部門給他們甚麼數據就怎麼編財報的一批人。如果他們查出假帳的能力,今天就不會發生這麼多事情了。 這間公司有四個觀察點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       應收帳款及庫存只增不減 早在 2011 年,公司受惠於日幣升值至對美元破 80 後,所帶來的價格優勢來到歷史以來的高峰,公司那年的營收高達 158 億元,稅後獲利超過 38 億。上銀在 2011 年的年底的應收帳款為 37.6 億元。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狀態。 有趣的是公司在 2014 年營收終於回到 150.8 億,但應收帳款高達 56.7 億元。由 2011 年開始公司的應收帳款每一年創新高,但營收及獲利一直無法回到 2011 年的狀況。 在每一次的法說公司都宣稱應收帳款將會下降,但公司的營收及獲利遲遲無法創新高的當下,應收帳款年年創新高。 應收帳款還不是最恐怖的地方,上銀的庫存也年年創新高。 2011 年的庫存量僅 29.7 億元, 2014 年的庫存高達 40.6 億元。 這間工具機模範生的上銀公司,居然應收帳款加庫存金額高達 110 億元, 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才 79.59 億。 以下的圖表可以明顯的看出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快速的惡化,營收的成長支撐也來自於公司將收款條件放鬆到極限。應收及庫存季季創新高,但營收跟不上。 讓風險放到更大的主要原因是,應收帳款在 2014 年年底 70% 是集中在七家客戶上,雖然比 2013 年年底 80% 集中在四家好,但是也是算恐怖的了。 2.       非本業部門獲利能力高的怪異但公司無法有合理的解釋。公司在過去幾年其他部門的營業利益率相當的高,在 2012 年是最為恐怖的,甚至有高於 100% 的。公司雖然解釋說是大銀微系統的產品掛在上銀賣給客戶,但是也太離譜了。今年以來這個其他部門的獲利甚至走入衰退,但是最為怪異的是營收的變動沒有這麼大。   更明顯的是公司主要的產品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的營收衰退的

上銀3Q2016法說: 了無新意,不知所云

 昨天參加了上銀的法說,跟以往沒有甚麼差別的是法說永遠都是卓董事長的個人秀,董事長只回答廖資深協理篩選過的問題,然後董事長的公子在一旁肚菇。董事長不斷的說這個他也會做,那個他也會做,德國的土地買的很便宜,然後還對台灣的教育制度給了諫言。 雖然如此但是還是有點收穫的,下面我整理了一些重點。 陸聯因為在明年的一月會把虧損的部門裁掉所以可望轉虧為盈。對上銀來說陸聯的虧損只是燒餅上面的一顆芝麻,所以沒甚麼意義。  上銀光電目前太陽能的價格太差,只能維持"一定的產量及銷量"來維持住盡力不讓虧損擴大。應該在兩三年內不會看到有獲利。(這些都是董事長自己講的) 所以,各位朋友們沒有滿載沒有損益兩平,之前說滿載的仁兄,交友還是要謹慎一點。 羅昇可以回沖5000萬台幣!!剩下來會再沖回來的就是這三年的利息。不是像那些超有水準工商經濟記者說的可望回沖EPS 1.0。 德國擴廠,蘇州擴廠,買了幾百年的大埔美要動工,資本支出明年會到40-50億。繼續花錢如流水,長期的有資本支出沒營收獲利衰退。 在第四季有一種機器人開始賺錢。據我所知上銀的單軸機器人本來就有賺錢,利潤本來就不錯。董事長又在模糊焦點製造利多。 2018年會有新的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是的2018年,他們這幾年都不知道在幹嘛。 董事長一如往常的,又提到公司產能吃緊,急單不斷,大家都在加班趕工。  雖然這麼趕工,但是今年營收要回到2011年的高點不是很簡單。我認為應該是要看經銷商倉庫還有多少空間屯庫存吧。 雖然我會後都會去找廖資深協理問問題,但是我還是照公司的規矩寫了發言條,希望他們會很公平理性的回答我的問題。我寫了這幾個問題: 請問一下公司過去幾年的成品庫存都維持在20幾億的主要原因是甚麼,然後在那打消?這些庫存的內容是有那些產品?為何成品庫存的獲利率這麼高,比公司的平均毛利率都高? 聽說上銀光電的板子在外面販售$0.2/W,比市價平均的$0.5/W低這麼多?聽說經銷商上有好幾千片貴公司的板子,原因唯何? 為何在第三季財報45頁所公佈的其他部門虧損在第三季擴大成這樣,高達1.9億元,這個數字是不包括匯損的?             當然如我預期,我一個問題我們協理都不回答。當然也不敢交麥克風出來給我問。大家評評理,我這些問題有很不專業到讓他們一條也不回答嗎?我唯一的解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