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檢驗上銀的財報, 自從我的第一篇上銀的分析 以來,上銀只有更惡化況且種種 跡象顯現 公司選了一條滾雪球式的財務操作的 路。 早期公司著墨於應收帳款的操作,但是 過去這三年 中國的自動化及機器人需求持續的快速成長 但 公司仍然無法將產品賣出並解決應收帳款的問題 的壓力下, 公司現在連製成品存貨都速增並且 被 高估 。 然而公司選擇了 一條 不歸路, 一家一年150億營收的公司現金平均都在十幾億, 我可以想像公司在財務上面臨極大的壓力, 走入一個自己創造的 風暴。 公司及董事長持續的在媒體上曝光並粉飾太平 到處簽合作意向書 , 甚至 上演一齣 馬總統由馬習會返台的隔天 一早馬上 走訪上銀 的戲碼 ,這一切的動作還是掩蓋不了實質的財務狀況。 公司的應收帳款、成品存貨及預付設備款這些流動資產如果降下來,這將凸顯公司負債比例相當高,至2016年第二季來看負債比已達58.31%。公司總資產為344億,如果很保守的估計成品存貨減10億然後應收帳款再減個20億,負債比例將達63.88%。況且公司的負債在過去的五年只有增加沒有減少。這樣放款的銀行也會擔心吧,這也將影響到銀行內部評估風險的標準。這樣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公司希望有如此之高的流動資產了吧? 我認為公司是要做 給 這些放款給上銀的銀行 看的 ,尤其是台灣銀行 。他們這些銀行放款部 難道沒有在看公 司的財報? 還是假裝睡著的人是叫不醒? 在群聯、光洋科事件後,我們的會計師是能被信任的嗎?這些數字是騙不了人的,即使帳面上的數字是經過化妝修飾過的,也是露出不少破綻,實質的財務狀況暴露在陽光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以下是幾個我認為比較嚴重的問題: 明顯高估製成品 存貨價值: 過去我都把重心放在上銀的應收帳款,但近期看到上銀的 存貨也是異常的增加,尤其是製成品這塊。上銀的製成品存貨由2011年的9100萬 元 增加至2016 Q2 的25.69億。公司對 外宣稱 產品屬於多規格多客戶高客製化的說法不攻自破。高製成品存貨的的狀況也不是第一年。2015年底的製成品存貨高達28.11億。 製成品存貨除了金額高以外,會計師明顯高估變現價值。在2016年的股東會年報中,2015年底的28.11億製成品存貨成本只...
一家公司若真好,那需要透過不斷釋放營收創新高,及開法說會等等去凸顯營收?財報會說話,公司實際獲利情形令人好奇。
回覆刪除但願財報公布也能這麼亮麗
回覆刪除謝謝你的留言,這些種種的刻意的發放沒內容利多及明顯的業配文就是讓我想要鑽研這間公司的主要原因。越研究深入下去,越發現這間公司越不妥。財報看起來YOY很亮眼,但是大家要知道這間公司第二季匯兌回沖超過一億及營收創歷史新高後,稅後淨利才6.3億。這樣的結果還真的不太亮麗。
回覆刪除HIWIN在精科路前段新蓋了好一大棟的應該是宿舍的建物,周圍的整個房地產和社區經濟圈應該有很大比例就是靠HIWIN集團員工生存. 版主對HIWIN集團頗有研究,請問公司(上銀+大銀)近況究竟如何?可否撥空頻率常寫文章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