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達電的機器人出貨2000台也沒有天天炫耀,上銀你呢?董事長每天說自己做了一堆不同功能的機器人,你到底出了多少台?你拿甚麼跟台達電比?

http://udn.com/news/story/6/1933066


留言

  1. 我不是上銀員工 ! 我只是長期投資上銀的投資人! 長久看不下去有網友們! 你們故意說很多假話!
    想中傷公司! ( 還說機器人不能用) 這點真的誇張!
    你不想面對股價沒關係! 在此請網友們! 一起見證! 上銀科技 獲利會年年創新高!
    短期目標 營收200億 中期目標 營收300億 長期目標 營收500億
    請各位摸摸良心 ! 這個網站 是好是壞 !大家自可判斷! 謠言止於智者 ! 千萬不要被誤導!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上銀: 雪球越滾越大

最近重新檢驗上銀的財報, 自從我的第一篇上銀的分析 以來,上銀只有更惡化況且種種 跡象顯現 公司選了一條滾雪球式的財務操作的 路。 早期公司著墨於應收帳款的操作,但是 過去這三年 中國的自動化及機器人需求持續的快速成長 但 公司仍然無法將產品賣出並解決應收帳款的問題 的壓力下, 公司現在連製成品存貨都速增並且 被 高估 。 然而公司選擇了 一條 不歸路, 一家一年150億營收的公司現金平均都在十幾億, 我可以想像公司在財務上面臨極大的壓力, 走入一個自己創造的 風暴。 公司及董事長持續的在媒體上曝光並粉飾太平 到處簽合作意向書 , 甚至 上演一齣 馬總統由馬習會返台的隔天 一早馬上 走訪上銀 的戲碼 ,這一切的動作還是掩蓋不了實質的財務狀況。   公司的應收帳款、成品存貨及預付設備款這些流動資產如果降下來,這將凸顯公司負債比例相當高,至2016年第二季來看負債比已達58.31%。公司總資產為344億,如果很保守的估計成品存貨減10億然後應收帳款再減個20億,負債比例將達63.88%。況且公司的負債在過去的五年只有增加沒有減少。這樣放款的銀行也會擔心吧,這也將影響到銀行內部評估風險的標準。這樣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公司希望有如此之高的流動資產了吧? 我認為公司是要做 給 這些放款給上銀的銀行 看的 ,尤其是台灣銀行 。他們這些銀行放款部 難道沒有在看公 司的財報? 還是假裝睡著的人是叫不醒? 在群聯、光洋科事件後,我們的會計師是能被信任的嗎?這些數字是騙不了人的,即使帳面上的數字是經過化妝修飾過的,也是露出不少破綻,實質的財務狀況暴露在陽光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以下是幾個我認為比較嚴重的問題: 明顯高估製成品 存貨價值:   過去我都把重心放在上銀的應收帳款,但近期看到上銀的 存貨也是異常的增加,尤其是製成品這塊。上銀的製成品存貨由2011年的9100萬 元 增加至2016 Q2 的25.69億。公司對 外宣稱 產品屬於多規格多客戶高客製化的說法不攻自破。高製成品存貨的的狀況也不是第一年。2015年底的製成品存貨高達28.11億。   製成品存貨除了金額高以外,會計師明顯高估變現價值。在2016年的股東會年報中,2015年底的28.11億製成品存貨成本只...

上銀 (2049): 資金流動性風險快速增溫

上銀一年內公司需要還 超過 125億 , 總借款金額高達 179億 !! 不盡快找到資金來源, 公司將面臨危機。 2018年的增資的用途宣稱是還款降低利息支出, 但是借款增加 55% , 利息支出也大幅增加,與公開說明書完全不符!!! 現金流量在沒有增加借款還是增資的情況下,金流很緊!! 公司除非在繼續擴大借款或是增資,要不然公司的資金很吃緊。就算公司2018年來到歷史以來最高的獲利,營業活動的現金流入也只有65億。根本就不足以去填這個債務。尤其今年前三季公司稅前才賺23.9億。今年第三季公司付了21億的現金股利,所得稅付了11.3億,資本支出29.8億,這些支出都屬於長期規劃。但是公司沒有規劃去借長期借款而去借短期借款來支付,是相當怪異的。 總借款創新高,一年內要還125億元 上銀不管賺錢還是賠錢,每一年都用新債還舊債的方式生存,非常納悶的是為什麼公司去年賺了53億,現金只增加3400萬,公司可以說是一毛不留的把賺來的現金都花了,甚至總借款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億。今年第三季公司長期缺乏現金的狀態來到另一個高峰,上銀短期債務加上一年以內要還的長期借款的金額高達125億元,公司手頭上現金只有21.5億元。公司總借款金額也創新高了,高達179億元,相較於2018年底增加了57.6億!!!! 明明有時間長期規劃資金確是使用短期借款 明明短期內是還不出這125億,有這麼多的時間可以跟銀行借款但是公司選擇短期借款。難道是銀行不借公司長期的借款,哪這樣公司只能增資了。更離譜的是公司去年增資拿了快30億進來,居然還缺現金。公司過去賺的現金到底到了哪?感覺公司有個無底洞填不起來 。況且公司還宣稱明年要資本支出要增加,這應該是喊給銀行跟投資人聽的就是為了籌資鋪路。 流動比率僅 91.3% 相當恐怖的數字 要看公司資金短期轉不轉的過來,有人用流動比率來觀察,一般認為流動比率要200%才是健康的。由於上銀短期負債的快速膨脹,第三季的流動比率來到91.31%。在流動資產中,設備預付款是無法變現的,因此在算流動比率時,應該要把設備預付款剔除。剃除設備預付款後,公司的流動比率僅 75.9% ,不太妙。 公司如何有能力還125億 ,尤其現在生意普通 ,折舊才平均每年18億左右。未來一年公司要靠...

上銀(2049): 財務結構怪異的惡化

過去我們看到許多弄到下市甚至破產的公司,例如博達、勝華、及最近發生做假買賣的宇加及揚華,在事情發生前他們的財報亮眼,營收獲利跳升,財報都有會計師簽證。許多投資人在事情發生前絕對不相信這些公司會有一天弄到如此田地,況且會計師有幫忙在怎麼會出問題。會計師不過是時間到了這些公司的財務部門給他們甚麼數據就怎麼編財報的一批人。如果他們查出假帳的能力,今天就不會發生這麼多事情了。 這間公司有四個觀察點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       應收帳款及庫存只增不減 早在 2011 年,公司受惠於日幣升值至對美元破 80 後,所帶來的價格優勢來到歷史以來的高峰,公司那年的營收高達 158 億元,稅後獲利超過 38 億。上銀在 2011 年的年底的應收帳款為 37.6 億元。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狀態。 有趣的是公司在 2014 年營收終於回到 150.8 億,但應收帳款高達 56.7 億元。由 2011 年開始公司的應收帳款每一年創新高,但營收及獲利一直無法回到 2011 年的狀況。 在每一次的法說公司都宣稱應收帳款將會下降,但公司的營收及獲利遲遲無法創新高的當下,應收帳款年年創新高。 應收帳款還不是最恐怖的地方,上銀的庫存也年年創新高。 2011 年的庫存量僅 29.7 億元, 2014 年的庫存高達 40.6 億元。 這間工具機模範生的上銀公司,居然應收帳款加庫存金額高達 110 億元, 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才 79.59 億。 以下的圖表可以明顯的看出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快速的惡化,營收的成長支撐也來自於公司將收款條件放鬆到極限。應收及庫存季季創新高,但營收跟不上。 讓風險放到更大的主要原因是,應收帳款在 2014 年年底 70% 是集中在七家客戶上,雖然比 2013 年年底 80% 集中在四家好,但是也是算恐怖的了。 2.       非本業部門獲利能力高的怪異但公司無法有合理的解釋。公司在過去幾年其他部門的營業利益率相當的高,在 2012 年是最為恐怖的,甚至有高於 100% 的。公司雖然解釋說是大銀微系統的產品掛在上銀賣給客戶,但是也太離譜了。今年以來這個其他部門的獲利甚至走入衰退,但是最為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