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上銀(2049): 財務結構怪異的惡化




過去我們看到許多弄到下市甚至破產的公司,例如博達、勝華、及最近發生做假買賣的宇加及揚華,在事情發生前他們的財報亮眼,營收獲利跳升,財報都有會計師簽證。許多投資人在事情發生前絕對不相信這些公司會有一天弄到如此田地,況且會計師有幫忙在怎麼會出問題。會計師不過是時間到了這些公司的財務部門給他們甚麼數據就怎麼編財報的一批人。如果他們查出假帳的能力,今天就不會發生這麼多事情了。

這間公司有四個觀察點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      應收帳款及庫存只增不減
早在2011年,公司受惠於日幣升值至對美元破80後,所帶來的價格優勢來到歷史以來的高峰,公司那年的營收高達158億元,稅後獲利超過38億。上銀在2011年的年底的應收帳款為37.6億元。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狀態。
有趣的是公司在2014年營收終於回到150.8億,但應收帳款高達56.7億元。由2011年開始公司的應收帳款每一年創新高,但營收及獲利一直無法回到2011年的狀況。
在每一次的法說公司都宣稱應收帳款將會下降,但公司的營收及獲利遲遲無法創新高的當下,應收帳款年年創新高。
應收帳款還不是最恐怖的地方,上銀的庫存也年年創新高。2011年的庫存量僅29.7億元,2014年的庫存高達40.6億元。
這間工具機模範生的上銀公司,居然應收帳款加庫存金額高達110億元,
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才79.59億。

以下的圖表可以明顯的看出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快速的惡化,營收的成長支撐也來自於公司將收款條件放鬆到極限。應收及庫存季季創新高,但營收跟不上。
讓風險放到更大的主要原因是,應收帳款在2014年年底70%是集中在七家客戶上,雖然比2013年年底80%集中在四家好,但是也是算恐怖的了。

2.      非本業部門獲利能力高的怪異但公司無法有合理的解釋。公司在過去幾年其他部門的營業利益率相當的高,在2012年是最為恐怖的,甚至有高於100%的。公司雖然解釋說是大銀微系統的產品掛在上銀賣給客戶,但是也太離譜了。今年以來這個其他部門的獲利甚至走入衰退,但是最為怪異的是營收的變動沒有這麼大。
 
更明顯的是公司主要的產品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的營收衰退的相當厲害。同時這兩項產品的單價也下滑的非常快,由2010年至2014年,產品價格都跌超過30%接近40%
 

這個其他部門的在公司整體獲利開始衰退後(2012Q4),這個神秘的部門獲利的占比變得相當的大,感覺這個部門的獲利是唯一可以支撐公司的部門,這也是非常怪異的地方。然後到今年開始,這個其他部門開始賠錢,但營收變化不大,充滿了不合理。
3.      公司在過去六年資本支出高達115億龐大但無法回復的以往的營收及獲利水準。六年的時間對公司有這樣的批評應該算是公正了。
4.      轉投資48%的豪客公司連續0營收多年,每年虧損公司仍無法處理,仍借錢給豪客。豪客公司居然在今年對外說未來三年要砸85億。試問一家長期營收掛零的公司,要如何砸85億。在上銀上次的法說中卓董事長很樂觀的說今年應該會有一個月500萬至1000萬的營收,但要讓公司賺錢一定要砸85億。聽完這句話,如果對太陽能產業有了解的人,真的會捏把冷汗。過去台灣的太陽能產業,連台積電都放棄了薄膜太陽能了,其他人何德何能。

結論: 這間公司所存在的風險,不是單純的用損益表跟一個簡單的EPS成長率就看的出來。當然這間公司是很受法人的青睞,但根據我對台灣的壽險、自營、投信基金、政府代操經理人們的了解,他們多數只看EPS看毛利率及成長率。而這幾項數據對許多公司來說如果有心要做是輕而易舉的。但台灣的法人就是這麼的懶跟低水準。我甚至認為他們多數完全喪失看財報的能力,他們只願意聽公司說甚麼跟著做,事實如何不重要,股價漲了就好。這就是台灣法人水準差的最主要原因。持有這家公司的法人們,你們做個負責任跟有水準的法人吧,參考一下資產負債表跟年報的細項吧。

留言

  1. 應收及库存增加是産品有問题,还是面臨其它国家竞争对手的氣侵略?

    回覆刪除
  2. 是公司把運氣當作實力。2011年前公司產品是因為日幣升值而產生與日系競爭對手產品價差擴大,公司搶到市占。公司以為擴產就會有人買,誰知犧牲品質願意以低價買產品的客戶有限+景氣不佳+日幣回貶等因素讓公司陷入過剩產能的危機。公司只好快速降價,將經銷商付款條件放寬,塞貨給他們。我想這也是公司與羅昇會出現問題的主因。如果分解起來,他的庫存裡成品的比例相當高。如果像董事長說的,公司產品是客製化的,那為何在阿里巴巴上還可以看到上銀的產品在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淘寶 沒有你買不到的 只有你想不到的

      刪除
  3. 是公司把運氣當作實力。2011年前公司產品是因為日幣升值而產生與日系競爭對手產品價差擴大,公司搶到市占。公司以為擴產就會有人買,誰知犧牲品質願意以低價買產品的客戶有限+景氣不佳+日幣回貶等因素讓公司陷入過剩產能的危機。公司只好快速降價,將經銷商付款條件放寬,塞貨給他們。我想這也是公司與羅昇會出現問題的主因。如果分解起來,他的庫存裡成品的比例相當高。如果像董事長說的,公司產品是客製化的,那為何在阿里巴巴上還可以看到上銀的產品在賣。

    回覆刪除
  4. 您分析的非常的好,而且正確。員工日以繼夜的加班並瘋狂招募作業員的榮景已經不在,福利也跟著大幅的削減。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吳小成 謝謝你的認同! 我是有聽說最近有開始倒帳的問題出現。尤其當第三季公司成品庫存大幅的增加,應收帳款下降,營收衰減。我聽說的金額不小。你有聽到風聲嗎?

      刪除
  5. 請問豪客轉投資0營收的資訊是哪來的啊? 財報有揭露到連轉投資的營收都寫出來嗎? 印象中都只有貢獻了多少獲利不是?

    回覆刪除
  6. 在股東會財報中就有,還有這一兩季的季報裡也有。豪客是虧損的是事實,你看去公開資訊觀測站下載完整財報,第三季季報的第23頁。他最近三季終於有2500萬的營收,不過連牙縫也塞不滿,前三季虧損3.73億。股東會財報通常都揭露比較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2. 感謝您! 我有看到了 。可是這間公司雖然控制權沒過半,但是他卻併入母公司合併報表裡面視為子公司,這樣讓他連續燒錢虧損好處在哪= =?前三季三億多虧損自己也要認一億五千萬左右阿...

      刪除
    3. 虧損是一定要認的,不管有沒有合併報表。據我理解,只要有一定的主導權就要合併報表,即使持股沒過半。

      刪除
    4. 虧損是一定要認的,不管有沒有合併報表。據我理解,只要有一定的主導權就要合併報表,即使持股沒過半。

      刪除
  7. 把部份折舊放在存貨 ,避免變成費用 ,以美化損益表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的指引,能提一下他是用哪幾個科目做調整的嗎?

      刪除
  8. 員工今年沒有常加班,下半年好像還滿常休假的,狀況應該真的不好

    回覆刪除
  9. 您好,請問各部門營業率的資料如何蒐集,是自己統整還是公司財報上的附圖?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財報裡都有各部門營收及營業利益,很好的是他的附註有提到這個數字把所有部門間的交易剔除。

      刪除
  10. 我不是上銀員工 ! 我只是長期投資上銀的投資人! 長久看不下去有網友們! 你們故意說很多假話!
    想中傷公司! ( 還說機器人不能用) 這點真的誇張!
    你不想面對股價沒關係! 在此請網友們! 一起見證! 上銀科技 獲利會年年創新高!
    短期目標 營收200億 中期目標 營收300億 長期目標 營收500億
    請各位摸摸良心 ! 這個網站 是好是壞 !大家自可判斷! 謠言止於智者 ! 千萬不要被誤導!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上銀: 雪球越滾越大

最近重新檢驗上銀的財報, 自從我的第一篇上銀的分析 以來,上銀只有更惡化況且種種 跡象顯現 公司選了一條滾雪球式的財務操作的 路。 早期公司著墨於應收帳款的操作,但是 過去這三年 中國的自動化及機器人需求持續的快速成長 但 公司仍然無法將產品賣出並解決應收帳款的問題 的壓力下, 公司現在連製成品存貨都速增並且 被 高估 。 然而公司選擇了 一條 不歸路, 一家一年150億營收的公司現金平均都在十幾億, 我可以想像公司在財務上面臨極大的壓力, 走入一個自己創造的 風暴。 公司及董事長持續的在媒體上曝光並粉飾太平 到處簽合作意向書 , 甚至 上演一齣 馬總統由馬習會返台的隔天 一早馬上 走訪上銀 的戲碼 ,這一切的動作還是掩蓋不了實質的財務狀況。   公司的應收帳款、成品存貨及預付設備款這些流動資產如果降下來,這將凸顯公司負債比例相當高,至2016年第二季來看負債比已達58.31%。公司總資產為344億,如果很保守的估計成品存貨減10億然後應收帳款再減個20億,負債比例將達63.88%。況且公司的負債在過去的五年只有增加沒有減少。這樣放款的銀行也會擔心吧,這也將影響到銀行內部評估風險的標準。這樣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公司希望有如此之高的流動資產了吧? 我認為公司是要做 給 這些放款給上銀的銀行 看的 ,尤其是台灣銀行 。他們這些銀行放款部 難道沒有在看公 司的財報? 還是假裝睡著的人是叫不醒? 在群聯、光洋科事件後,我們的會計師是能被信任的嗎?這些數字是騙不了人的,即使帳面上的數字是經過化妝修飾過的,也是露出不少破綻,實質的財務狀況暴露在陽光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以下是幾個我認為比較嚴重的問題: 明顯高估製成品 存貨價值:   過去我都把重心放在上銀的應收帳款,但近期看到上銀的 存貨也是異常的增加,尤其是製成品這塊。上銀的製成品存貨由2011年的9100萬 元 增加至2016 Q2 的25.69億。公司對 外宣稱 產品屬於多規格多客戶高客製化的說法不攻自破。高製成品存貨的的狀況也不是第一年。2015年底的製成品存貨高達28.11億。   製成品存貨除了金額高以外,會計師明顯高估變現價值。在2016年的股東會年報中,2015年底的28.11億製成品存貨成本只...

上銀 (2049): 資金流動性風險快速增溫

上銀一年內公司需要還 超過 125億 , 總借款金額高達 179億 !! 不盡快找到資金來源, 公司將面臨危機。 2018年的增資的用途宣稱是還款降低利息支出, 但是借款增加 55% , 利息支出也大幅增加,與公開說明書完全不符!!! 現金流量在沒有增加借款還是增資的情況下,金流很緊!! 公司除非在繼續擴大借款或是增資,要不然公司的資金很吃緊。就算公司2018年來到歷史以來最高的獲利,營業活動的現金流入也只有65億。根本就不足以去填這個債務。尤其今年前三季公司稅前才賺23.9億。今年第三季公司付了21億的現金股利,所得稅付了11.3億,資本支出29.8億,這些支出都屬於長期規劃。但是公司沒有規劃去借長期借款而去借短期借款來支付,是相當怪異的。 總借款創新高,一年內要還125億元 上銀不管賺錢還是賠錢,每一年都用新債還舊債的方式生存,非常納悶的是為什麼公司去年賺了53億,現金只增加3400萬,公司可以說是一毛不留的把賺來的現金都花了,甚至總借款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億。今年第三季公司長期缺乏現金的狀態來到另一個高峰,上銀短期債務加上一年以內要還的長期借款的金額高達125億元,公司手頭上現金只有21.5億元。公司總借款金額也創新高了,高達179億元,相較於2018年底增加了57.6億!!!! 明明有時間長期規劃資金確是使用短期借款 明明短期內是還不出這125億,有這麼多的時間可以跟銀行借款但是公司選擇短期借款。難道是銀行不借公司長期的借款,哪這樣公司只能增資了。更離譜的是公司去年增資拿了快30億進來,居然還缺現金。公司過去賺的現金到底到了哪?感覺公司有個無底洞填不起來 。況且公司還宣稱明年要資本支出要增加,這應該是喊給銀行跟投資人聽的就是為了籌資鋪路。 流動比率僅 91.3% 相當恐怖的數字 要看公司資金短期轉不轉的過來,有人用流動比率來觀察,一般認為流動比率要200%才是健康的。由於上銀短期負債的快速膨脹,第三季的流動比率來到91.31%。在流動資產中,設備預付款是無法變現的,因此在算流動比率時,應該要把設備預付款剔除。剃除設備預付款後,公司的流動比率僅 75.9% ,不太妙。 公司如何有能力還125億 ,尤其現在生意普通 ,折舊才平均每年18億左右。未來一年公司要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