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上銀(2049): 佰億豪賭形成五個完美風暴

結論:經營階層這八年來花大錢不只沒交出成績單,還產生更大的風暴。
  1. 2016年稅後淨利大幅衰退31%連續衰退兩,來到七年來的新低 !!
    • 上銀2016年每股EPS 4.82,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前淨利率及稅後淨利率 全部衰退.
    • 上銀的ROE6.49%近期新低,ROA更加慘剩2.91%,上銀連股利都創新低.
    • 有聽過公司花了八年的時間及百億舉債百億投資大幅擴廠得來的昰衝到個位數的ROE及ROA嗎?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ROA
7.8%
2.8%
12.1%
18.5%
7.9%
7.3%
7.9%
4.3%
2.9%
ROE
20.7%
6.0%
27.7%
41.6%
19.4%
17.1%
17.6%
9.6%
6.5%

  • 上銀引以為傲的是去年的營收終於高於2011,2011年的獲利卻是接近去年的4,2011年以來上銀花了131億的投資換了10億的營收,同時少了三倍的獲利.
2049 上銀






年度(合併)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營業收入淨額(百萬)
15,819
12,372
12,443
15,087
14,894
16,118
營業成本(百萬)
9,323
7,639
7,835
9,297
9,547
10,816
營業毛利(百萬)
6,497
4,733
4,608
5,791
5,334
5,302
營業費用(百萬)
1,931
1,959
2,239
2,943
3,431
3,851
研發費用(百萬)
268
391
557
807
899
932
管理及總務費用(百萬)
862
829
835
1,009
1,228
1,333
推銷費用(百萬)
801
739
847
1,126
1,304
1,586
營業利益(百萬)
4,566
2,774
2,369
2,848
1,903
1,451







稅前純益(百萬)
4,530
2,588
2,504
2,911
1,834
1,190
所得稅(百萬)
721
662
591
644
440
229
稅後純益(百萬)
3,809
2,003
2,022
2,405
1,395
961







每股稅後盈餘()
16.23
8.13
7.96
9.16
5.98
4.83
稀釋後每股盈餘()
15.46
8.13
7.96
9.16
5.95
4.82







獲利率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毛利率
41.10%
34.60%
37.00%
38.40%
35.80%
32.90%
營業費用率
12.20%
10.00%
18.00%
19.50%
23.00%
23.90%
營業利益率
28.90%
23.70%
19.00%
18.90%
12.80%
9.00%
稅前利益率
28.60%
23.70%
20.10%
19.30%
12.30%
7.40%
稅後利益率
24.10%
18.40%
16.20%
15.90%
9.40%
6.00%
成長率






營收 YOY
66.70%
-22.90%
0.60%
21.30%
-1.30%
8.20%
營業獲利 YOY
113.30%
-37.20%
-14.60%
20.20%
-33.20%
-23.70%
稅前獲利 YOY

130.30%
-44.60%
-3.20%
16.20%
-37.00%
-35.10%
稅後獲利 YOY
125.50%
-47.40%
0.90%
19.00%
-42.00%
-31.10%
  • 台灣沒有記者敢拿衰退做標題,這個跟公司在法說會上鴕鳥的表現很有默契.媒體的奴才心態尊嚴掃地真令人不恥.有必要出賣自己的尊嚴到這種地步嗎?



2.第一季法說:大話連篇
  • 法說刻意用第一季的成長率掩蓋連續多年衰退,去年獲利來到2011年以來最低的事實. 
  • 今年第一季上銀的營收為42.99,較去年成長43%,毛利率為32%較低於去年同期的34%,營業利益為4.52億較去年同期成長200%,稅後淨利為1.98億元較去年成長178%.很漂亮的成長率,那是因為2015Q1的狀況非常的差. 
  • 2017 第一季法說,我發現卓董事長真的活在自己的世界.公司在過去這三年故意不討論年報,一般上市櫃公司就算是在第一季辦法說但是至少會提一下2016年財務的變化,公司刻意不讓法人及媒體注意到2016年全年獲利創2011年以來的新低況且連續三年衰退的事實(請參考上面的附件). 
  • 同時,卓董事長很喜歡提到上銀是半導體設備商的最大零組件供應商(雖然獲利跟成長率看起來一點都不像),但是公司在法說上的專業度一點都比不上半導體廠.公司從來不放資產負債表也不放現金流量表.公司最誇張的是資本支出也不細分出來給大家
  • 我建議卓董事長參考一下您最喜歡形容跟上銀同等級的台積電的透明度看看,甚至應該親自去看看台積電法說,如果想說自己跟張忠謀的管理能力是同等級的話,就算不是您至少也該學得像
  • 讓人傻眼的後來卓董竟然抱怨說公司為什麼需要將營收分產品類別出來給大家看.真是笑話,難道公司沒有一個人敢跟董事長說多數的上市公司都是這樣做,甚至做的更透明嗎
  • 最後,反正這個法說就是跟前面幾次都一樣,上銀什麼都會做,生技 半導體 太陽能 工具機 手機 汽車 全部都是他的客戶.這次更聽不下去的是居然蘋果自己來跟他催貨
  • 卓董也給了大家一個好消息就是要跟客戶談漲價,因為供不應求,因為產能有限是上銀在挑訂單.請大家看看這篇三月的新聞 https://ctee.com.tw/mobile/ViewCateNews.aspx?cateid=cedt&newsid=143993   這位沈記者在三月寫的內容的意思是早就漲價,況且比較小咖的客戶就逼他漲個30%.本月的法說中卓董在公開場合是說未來會談漲價,但是為什麼這位記者說得好像已經大漲價,問題是這樣的毛利率看起來是大漲價嗎?第二個這位記者為什麼先知道要漲價的事實,這樣好像不太合法,NCC還有金管會應該看一下吧!
3. 上銀的五大完美風暴

公司的過去這十年的所作所為現在像董事長說的一樣,今年進入分水嶺,從今年開始公司正式捲入五個完美風暴.

風暴一: 上銀跟機器人市場無緣 

過去這十年全球政府在各地推動自動化及機器人設備的的政策如火如荼的展開。歐美日中發展以及取代人工的速度不斷增強,尤其在中國勞力成本也不斷的攀升下,中國自動化設備的需求增長速度可說是全球之冠。跳入這個行業的競爭對手也非常多,但是上銀仍然做不出成績。雖然公司不會承認自己所展出來的機器人產品賣相不好,但是目前聽到的狀況跟公司所說的品質是有一點出路的

話說回來,我的想法是公司錯過工業機器人的高成長期後,要再拼有點困難.同時公司所要攻的市場是想要拼俗又大碗的市場.以中國廠商投入的資金跟能力應該是不輸上銀.但上銀要拼金字塔頂端的市場又沒這個本事跟歐美日競爭,試想台積電會為了一台機器少幾百幾千萬去冒險影響自己千億出貨的狀況嗎?就算你拍胸脯說弄壞你的晶圓你要賠,難道台積賠不起還輪到你賠嗎


但是媒體對上銀的機器人不斷放利多 
2015年真的是一千台嗎? 沒有人去檢驗公司對外放的利多,認證都過了為何出不了貨?這個一千台的數字怎麼來的。為何不等了有好的成績再說,公司的心態很難理解。  

風暴二: 豪賭太陽能 有去無回 世紀大黑洞  

最近前豪客太陽能的上銀光電新聞不少.繼宋身修董事長離開後,黃庭輝總經理也離開了,光電的董總都是純正的上銀人.我覺得這是卓董砍兩個人對股東的一個交代,讓造成虧損的代罪羔羊走.但當光電部門成為純種的上銀人來掌握,我認為這才是災難的開始.畢竟對於能源產業他們還是門外漢
近期母公司也增加對上銀光電的背書保證金八億元,這代表上銀光電的是已經沒有辦法有能力在多借更多錢了.果然在這次的法說有人問到卓董有沒有可能一次減損把上銀光電收起來.愛面子的卓董說再給他兩年他可以改善


201579,上銀光電說要規劃三年85億的資本支出.當初聽到就已經不可思議,現在這個狀況不是格外的諷刺,吹牛不打草稿的對外放話,這就是這間公司的格調

回來看財務數字 

由上銀光電的年報來看,去年營收為9144萬元,稅後大虧6.91億元.這間公司一年光在營業活動就要花4.48億的現金加上投資活動又花了5.89億元,如果沒有籌資去年的現金流出10億元.沒錯10億元!!!這代表母公司要想辦法不斷的灌現金進去.卓董在法說會上說做少一點生意就少賠一點,這也代表永遠不會賺錢了.卓董的投資決策把上銀帶進一個太陽能惡夢.我認為公司應該要懸崖勒馬,早認輸早結束,要不然這是一個世紀黑洞.但是我知道怎麼說都沒用,雖然卓董以及家族已經透過少比例增資減少在上銀光電但是還是不會想要賠到剩債務。以前的文章就有跟大家說過上銀光電的設備是客制化的,到別人手上是沒有價值的廢鐵。我預言上銀光電遲早拖垮上銀,就這麼簡單。

上銀光電(豪客)千元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1H
2016
資本額
1103220
729279
2093220
2393220
3166691

淨值
921409
1101406
1435739
1283529
1783568
1352086
每股淨值
8.35
15.1
6.86
5.36
5.63

營收
0
0
0
34332
16549
91437
營業利益
-143781
-3274
-275969
-438876


稅後淨利
-146192
-209953
-265717
-452210
-259962
-691443

風暴三: 不斷新債換舊債,一年內還款高達22.8 

上銀的債務維持在百億以上已經超過四年了,110億這個位子上下游走,一下借短還長,借長還長.以目前第一季底的狀況來看,公司有高達22.8億的借款要還,上銀要擠這個錢出來就是要繼續的借新還舊,但是要滾到幾時就不知道了.如果要照公司所說的要擴大資本支出,債務到這個點要再提升我認為空間有限了,銀行看到獲利持續衰退,空有營收,敢放款的銀行應該也不多了



風暴四: 國內應收帳款配合度極高 海外應收帳款不受控

上銀在2016年成功的把應收帳款降低於44,但是我發現上銀海外的公司的應收帳款的狀況都是超過120天的,很怪異的是公司成功的讓台灣客戶的逾期帳款都還得精光,但是海外的狀況就天壤地別,公司的台灣客戶的狀況是一下子很有默契的都轉好。有時候這個招數的意思是在海外的到底是庫存還是應收帳款分不清楚,會計師也沒這個閒工夫去查,反正上市公司給的數字合理我就Key進去就好。

應收帳款 (千元)
2016
2015
一年的增減
未逾期
3,762,075
3,597,947
164,128
1-30 days
129,362
364,264
-234,902
31-60 days
49,882
155,424
-105,542
61-120 days
109,924
617,909
-507,985
121-180 days
23,197
159,510
-136,313
over 180 days
22,168
83,985
-61,817
逾期增減


-1,046,559

海外子公司 (千元)
營收
應收
交易條件(days)
日本
496,695
298,072
150-180
德國
900,661
250,028
120
美國
222,576
69,152
120-180
中國
981,806
241,215
120
韓國
104,392
57,876
180
義大利
325,198
212,094
180
Total
3,031,328
1,128,437



風暴五:高額設備預付款,充滿疑雲
 
看上銀的財報這麼久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公司現金總是這麼少.
當上銀的設備廠商真的是一個很幸福的事.上銀已經連續五季的設備預付款超過20.到底上銀是買了什麼這麼了不起的設備需要這麼早付款,就連年資本支出百億的可成的設備預付款才十幾億我記得當年CNC可是用搶的.

這些設備廠商跟上銀是不是有什麼特別關係怎麼會付款條件這麼好.還是上銀因為先墊了錢出去所以設備可以打很高的折扣


上銀(千元)20122013201420152016
預付設備款23704372337571114409219201952323606
設備支出793259240372231186469277496559
預付款占設備增幅比例2.999.724.954.094.68


可成(千元)20122013201420152016
預付設備款11324298955508514167771312644
設備支出7804693086118853145058974270193
預付款占設備增幅比例1.451.060.040.100.31

上銀的預付款都是設備增值的倍數,這跟可成是恰恰相反.可成2015年設備增加高達145億,但是過去三年沒有預付款超過20億,但是上銀除了2014年以外都是接近甚至超過20億的.上銀買設備需要買得這麼辛苦嗎?你有聽過長期訂金超過產品價值的道理嗎?


上銀的最終的客戶很多也是設備商,上銀的營收一直上不太來,獲利卻同時持續衰退,這是不是跟實質的設備投入有所關係?上銀的高額設備預付款真的可以深入研究.因為根據我的了解真的很厲害的設備也只是收50%的訂金。 

公司設備預付款拉高的時間點也非常的巧合在2015年下半年特快,當時市場在傳倒帳風波。 



更有趣的昰媒體很喜歡拿資本支出做文章。 

媒體的標題是上銀的資本支出上看40,很抱歉當年只有26億多。這些話聽起來不像是記者捏造的,應該有高層直接提供的吧?上銀身為工具機龍頭上市公司的典範對外發言這麼的隨便好嗎

這讓我聯想到一些事情,我知道有些公司是刻意的拿設備預付款換營收。
看這個圖就知道這個循環是拿著自己從銀行借的錢做設備資本支出但是不斷的買回自己的產品,如果買回的設備有效益就會有明顯的營收增長以及獲利增長。但是如果買回來的設備只是個要創造營收的工具同時不太能用就只能擺在那,長期下來公司不但不會成長,同時不斷的產生資本支出來滿足對外的快速增長謊言之下,等到銀行不借他錢了,這就是災難的開始。用自己的錢買回自己的產品創造營收,這些營收應該要扣除吧?

更惡劣的昰如果這間公司用高價賣出零件製造價格提升及毛利提升的假象,但為了讓設備商配合用更高價及更好的付款條件買回充滿自己零件的設備。





有幾個跡象可以推測一間公司有沒有這樣做



  1. 高額資本支出,但沒成效
  2. 不合理的設備預付款
  3. 應收帳款及成品庫存金額變化大
  4. 對媒體投資人很愛碰風誇大
  5. 貸款金額不斷攀升
  6. 管理階層只管營收不看獲利
  7. ROE ROA 不斷衰退,尤其是ROA,分母(資產)一直加大但獲利彈不上來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留言

  1. 謝謝分享 :)

    1. 營收4,299,919千,四捨五入應該是43.00億(較去年成長44.08%),營業利益成長203%,無條件捨去也可以,只是恐怕董事長和股東會傷心。
    2. 請問是半導體設備的最大供應商還是半導體設備零件的最大供應商?
    3. 營收分產品賴別
    4. 照理規定財務業務資訊不得逾越前款申報之資訊內容,「2017/03/21 上銀這波反映原物料成本上漲,2月陸續調漲報價5%至10%,如果數量少,每次只採購1件或2件,上銀考慮最高漲幅可達30%。」 記者在三月報二月的調漲報價百分比,這算是重大財務訊息?
    5. 敢放款的銀行,要看銀行放款注重在現金流量還是當前的衰退?
    6. 上銀的資本支出上看40億,號稱半導體的鐵口也沒有特別準,要看當年實際數字。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的回覆

      1. 看營運的方向 獲利走勢 股利發放的衰退 太陽能事業的操作,董事長已經先讓股東傷心了.
      2. 謝謝,我改了,是半導體零件供應商.這個新聞的標題應該也這樣誤導了大家了吧.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019155
      重點是過去這幾年的半導體資本支出的增長在上銀的成績上看不太出來.
      3. "類別“改了謝謝
      4. 這屬於公司內部訊息,要就公司自己在營收發佈時公告這個事實,台灣對於內線的標準太低了.
      5. 據我所知,銀行都看,包括營收,我猜這也是解釋為什麼公司為了營收什麼樣的操作手法都做得出來.
      6. 資本支出應該是有一定的輪廓才會有預估數字,雖然台積可能也有差異但是要看差異的比例.上銀是差了三成,你可以想像台積說100億美元資本支出後來只出來70億美元時不需要做任何的解釋嗎?上銀太隨便了,要不是他們董事長是用歐巴桑去菜市場買菜的心態在做資本投資,要不然就是喊超高的資本支出是喊給銀行看的.董事長的隨意花錢投資這才是股東的惡夢.

      謝謝你這麼細心得看我的文章,有你這樣的讀者我才會有進步的機會!

      刪除
  2. 1."媒體的標題是上銀的資本支出上看40億,很抱歉當年只有26億多。"
    該則報導是說2016當年資本支出約30~40億,實際上確實有花到40.8億,您可能誤會成是在說明2015的數字

    2."公司成功的讓台灣客戶的逾期帳款都還得精光,但是海外的狀況就天壤地別"
    這裡不是很了解如何讀出這個結論,可不可以說明清楚一些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1. 哈哈哈...
      2. 作者附表比較台灣多數應收帳款收現日為61~120天,而海外收現日卻是150天,同期間台灣應收帳款減少、海外應收帳款增加。或許作者只是在描述一件事實。
      上銀在2012年到2016年的應收帳款收現日平均128天,2016年114.2天。
      盟立2014年到2016年平均118天,過去落在46~75天,2016年133.4天。
      直得2012年到2016年的應收帳款收現日平均118天,2016年131.6天。
      參考上銀自己提過的漢微科,其應收帳款收現日在2009年到2010年是130~164天,2014年到2015年是108.5~111.2天,其餘時間約70~90天。
      FYI

      刪除
    2. orz 兄/姐
      1. 我的資本支出定義是實質入帳的機器土地設備,並不包含公司的預付設備款,預付設備款對公司財報產生當下的產能並無幫助.您如果在2016年第四季合併財報(15頁)的現金流量表,購置不動產 廠房及設備的金額為26.04億,這是我所認知的資本支出.我的下一個重點就是設備預付款如此之高,資金流向讓人充滿問號.最近渾水針對香港的上市公司報告中也告訴我們,上市公司的資金流向是如此容易操弄,這也添加了不少對這間公司的想像空間.公司的設備預款的金額跟高資本支出的可成甚至跟同業的亞德客比高非常多以外,實質設備的購入與預付款的比例是完全相反的.

      2. 這題方兄也幫我解釋了一部分,我想要說的是台灣的應收帳款狀況迅速轉好的很玄,但台灣母公司對海外子公司的應收帳款天數就比較誇張了點,這是否代表海外客戶是一群配合度相當高的塞貨對象.

      謝謝各位的指教!

      刪除
  3. 1. 那想請教,那等到2015年的預付設備 14億所購買的設備真的到貨、於資產負債表重分類時,在您的分析裡是否有所遺漏,同樣對產能沒有任何幫助嗎?依照這個方法來看,只要是預付的設備,全都不能視為實質的支出畢竟也是個十來億,不予理會的話是有些奇怪

    另外補充您的第五點,想想這樣換營收的成長幅度似乎也是有限,不太確定是否有足夠的動機誘使公司這樣做

    2.了解您的意思,但我個人覺得僅是海外公司的收現天數較長,就絕對金額來說並非存在太誇張的異常現象,很難因此認同您的推論(配合度高的塞貨對象)

    謝謝兩位的答覆

    回覆刪除
    回覆
    1. 1. 您講到重點了,其實2015年設備進來的金額是低於10億的,當中有5億多是來自於合併公司後所增加,但2016年營收只增加了12億多。這就是為什麼這間公司讓人很質疑,不要說我們短視我們長期來看這間公司自2011花了上百億的資本支出(設備+土地), 如果這些設備是有用的有經濟效益的,那為甚麼去年營收才比2011年多了10億。ORZ你不會覺得這間公司有問題嗎?這有兩種可能性,預付款有出去然後設備也認了,設備也進來了,但是這些設備是沒用的,還是生產出來的產品沒甚麼人要。第二就是設備預付款付出去了但是實質沒設備進來。對,會計師很好呼巄。更可疑的問題是設備預付款跟帳面上進來的設備的比例,您可以看看可成及任何其他沒問題的公司做比較。

      您說的對,營收增加的有限,你也看到這間公司的營收增加的有限了吧?2011年至去年六年了只增加10億營收但是資本支出超過百億。
      動機,這兩個字很有趣,在博達垮之前您會知道葉老闆做的策略財務操作的動機嗎?當設備預付款幾十億的現金在外面繞超過五季,但是設備才進來幾億,用common sense想一下吧。我也請教過會計師公會理事長,他也覺得這樣的金額比例變化應該是要被質疑的。

      2. 絕對金額當然帳面上很OK,但是所有的海外子公司沒有例外的天數都這麼長? 你不會覺得奇怪嗎? 我可以理解塞貨這個結論對這間公司的外行人來說感到跳tone。但如果跟熟悉公司的人聊過,您就會知道塞貨砍價倒貨到市場是常態。尤其根據我對銀行企業放款的了解,營收很重要,沒營收很難說服銀行繼續放更多錢出來。

      謝謝你們的指教!

      刪除
    2. C大您誤會了,我同樣認為這家公司很有問題,只是針對您分析的一些面向提出個人疑惑,可以不用使用一些較攻擊性的言語,或紮一些稻草人來打(ex 短視)。

      營收慘澹主要是五年來兩項產品單價都腰斬,相信您是知道的,滑軌產量是有拉上來一些,擴廠不是完全都丟進水裡,這應該還沒minor到可以忽略,還是提一下比較好 。而且105年設備重分類是有 11億的,個人推測多半是來自預付設備款才是,不是丟進水裡。

      然後補充說明一點,上面這段,完全沒有在明示暗示這個預付佔比是合理沒問題的,我也從來沒想透露這個意思過

      刪除
    3. ORZ大您不要誤會,我寫"短視"是要寫給公司高層看的,而不是說你覺得我短視。我知道他們有在看我寫的東西,而且董事長很喜歡拿十年磨一劍來掩蓋自己的錯誤賭博性的投資決策。他們獨董應該都是董事長在銀行時期的老同事,所以也是一人董事會的狀況(這是題外話)。

      2011年後面兩年擴廠是真的我相信,就是2012及2013的快速大膽擴廠才把公司帶入無底的深淵,倍數擴廠但是沒這麼大的需求才讓董事長開始心急胡亂投資,想一筆賭回來,這我都看在眼裡。致於之後的設備有沒有進來還是是有沒有用的設備,就連會計師也不會知道。現在只要公司願意停止好大喜功面子優先的行為,苦稍長一段時間還是有機會翻身。

      ORZ大只要有讀者願意寫給我都是我的榮幸,也非常歡迎,我這的原則就是多討論多求進步,我不會用攻擊性的言語對讀者,謝謝你的回應。

      刪除
    4. 原來是這樣,真的是誤會哈哈哈
      完全同意賭博性投資與無底深淵啊....

      刪除
    5. 超棒的分析 謝謝分享

      刪除
  4. 上銀科技370塊了 漲翻天 創新高 你還在胡說八道 快去看醫生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上銀: 雪球越滾越大

最近重新檢驗上銀的財報, 自從我的第一篇上銀的分析 以來,上銀只有更惡化況且種種 跡象顯現 公司選了一條滾雪球式的財務操作的 路。 早期公司著墨於應收帳款的操作,但是 過去這三年 中國的自動化及機器人需求持續的快速成長 但 公司仍然無法將產品賣出並解決應收帳款的問題 的壓力下, 公司現在連製成品存貨都速增並且 被 高估 。 然而公司選擇了 一條 不歸路, 一家一年150億營收的公司現金平均都在十幾億, 我可以想像公司在財務上面臨極大的壓力, 走入一個自己創造的 風暴。 公司及董事長持續的在媒體上曝光並粉飾太平 到處簽合作意向書 , 甚至 上演一齣 馬總統由馬習會返台的隔天 一早馬上 走訪上銀 的戲碼 ,這一切的動作還是掩蓋不了實質的財務狀況。   公司的應收帳款、成品存貨及預付設備款這些流動資產如果降下來,這將凸顯公司負債比例相當高,至2016年第二季來看負債比已達58.31%。公司總資產為344億,如果很保守的估計成品存貨減10億然後應收帳款再減個20億,負債比例將達63.88%。況且公司的負債在過去的五年只有增加沒有減少。這樣放款的銀行也會擔心吧,這也將影響到銀行內部評估風險的標準。這樣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公司希望有如此之高的流動資產了吧? 我認為公司是要做 給 這些放款給上銀的銀行 看的 ,尤其是台灣銀行 。他們這些銀行放款部 難道沒有在看公 司的財報? 還是假裝睡著的人是叫不醒? 在群聯、光洋科事件後,我們的會計師是能被信任的嗎?這些數字是騙不了人的,即使帳面上的數字是經過化妝修飾過的,也是露出不少破綻,實質的財務狀況暴露在陽光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以下是幾個我認為比較嚴重的問題: 明顯高估製成品 存貨價值:   過去我都把重心放在上銀的應收帳款,但近期看到上銀的 存貨也是異常的增加,尤其是製成品這塊。上銀的製成品存貨由2011年的9100萬 元 增加至2016 Q2 的25.69億。公司對 外宣稱 產品屬於多規格多客戶高客製化的說法不攻自破。高製成品存貨的的狀況也不是第一年。2015年底的製成品存貨高達28.11億。   製成品存貨除了金額高以外,會計師明顯高估變現價值。在2016年的股東會年報中,2015年底的28.11億製成品存貨成本只有 12.77億, 換句話說毛利率高達

上銀3Q2016法說: 了無新意,不知所云

 昨天參加了上銀的法說,跟以往沒有甚麼差別的是法說永遠都是卓董事長的個人秀,董事長只回答廖資深協理篩選過的問題,然後董事長的公子在一旁肚菇。董事長不斷的說這個他也會做,那個他也會做,德國的土地買的很便宜,然後還對台灣的教育制度給了諫言。 雖然如此但是還是有點收穫的,下面我整理了一些重點。 陸聯因為在明年的一月會把虧損的部門裁掉所以可望轉虧為盈。對上銀來說陸聯的虧損只是燒餅上面的一顆芝麻,所以沒甚麼意義。  上銀光電目前太陽能的價格太差,只能維持"一定的產量及銷量"來維持住盡力不讓虧損擴大。應該在兩三年內不會看到有獲利。(這些都是董事長自己講的) 所以,各位朋友們沒有滿載沒有損益兩平,之前說滿載的仁兄,交友還是要謹慎一點。 羅昇可以回沖5000萬台幣!!剩下來會再沖回來的就是這三年的利息。不是像那些超有水準工商經濟記者說的可望回沖EPS 1.0。 德國擴廠,蘇州擴廠,買了幾百年的大埔美要動工,資本支出明年會到40-50億。繼續花錢如流水,長期的有資本支出沒營收獲利衰退。 在第四季有一種機器人開始賺錢。據我所知上銀的單軸機器人本來就有賺錢,利潤本來就不錯。董事長又在模糊焦點製造利多。 2018年會有新的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是的2018年,他們這幾年都不知道在幹嘛。 董事長一如往常的,又提到公司產能吃緊,急單不斷,大家都在加班趕工。  雖然這麼趕工,但是今年營收要回到2011年的高點不是很簡單。我認為應該是要看經銷商倉庫還有多少空間屯庫存吧。 雖然我會後都會去找廖資深協理問問題,但是我還是照公司的規矩寫了發言條,希望他們會很公平理性的回答我的問題。我寫了這幾個問題: 請問一下公司過去幾年的成品庫存都維持在20幾億的主要原因是甚麼,然後在那打消?這些庫存的內容是有那些產品?為何成品庫存的獲利率這麼高,比公司的平均毛利率都高? 聽說上銀光電的板子在外面販售$0.2/W,比市價平均的$0.5/W低這麼多?聽說經銷商上有好幾千片貴公司的板子,原因唯何? 為何在第三季財報45頁所公佈的其他部門虧損在第三季擴大成這樣,高達1.9億元,這個數字是不包括匯損的?             當然如我預期,我一個問題我們協理都不回答。當然也不敢交麥克風出來給我問。大家評評理,我這些問題有很不專業到讓他們一條也不回答嗎?我唯一的解釋就是

上銀(2049): 財務結構怪異的惡化

過去我們看到許多弄到下市甚至破產的公司,例如博達、勝華、及最近發生做假買賣的宇加及揚華,在事情發生前他們的財報亮眼,營收獲利跳升,財報都有會計師簽證。許多投資人在事情發生前絕對不相信這些公司會有一天弄到如此田地,況且會計師有幫忙在怎麼會出問題。會計師不過是時間到了這些公司的財務部門給他們甚麼數據就怎麼編財報的一批人。如果他們查出假帳的能力,今天就不會發生這麼多事情了。 這間公司有四個觀察點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       應收帳款及庫存只增不減 早在 2011 年,公司受惠於日幣升值至對美元破 80 後,所帶來的價格優勢來到歷史以來的高峰,公司那年的營收高達 158 億元,稅後獲利超過 38 億。上銀在 2011 年的年底的應收帳款為 37.6 億元。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狀態。 有趣的是公司在 2014 年營收終於回到 150.8 億,但應收帳款高達 56.7 億元。由 2011 年開始公司的應收帳款每一年創新高,但營收及獲利一直無法回到 2011 年的狀況。 在每一次的法說公司都宣稱應收帳款將會下降,但公司的營收及獲利遲遲無法創新高的當下,應收帳款年年創新高。 應收帳款還不是最恐怖的地方,上銀的庫存也年年創新高。 2011 年的庫存量僅 29.7 億元, 2014 年的庫存高達 40.6 億元。 這間工具機模範生的上銀公司,居然應收帳款加庫存金額高達 110 億元, 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才 79.59 億。 以下的圖表可以明顯的看出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快速的惡化,營收的成長支撐也來自於公司將收款條件放鬆到極限。應收及庫存季季創新高,但營收跟不上。 讓風險放到更大的主要原因是,應收帳款在 2014 年年底 70% 是集中在七家客戶上,雖然比 2013 年年底 80% 集中在四家好,但是也是算恐怖的了。 2.       非本業部門獲利能力高的怪異但公司無法有合理的解釋。公司在過去幾年其他部門的營業利益率相當的高,在 2012 年是最為恐怖的,甚至有高於 100% 的。公司雖然解釋說是大銀微系統的產品掛在上銀賣給客戶,但是也太離譜了。今年以來這個其他部門的獲利甚至走入衰退,但是最為怪異的是營收的變動沒有這麼大。   更明顯的是公司主要的產品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的營收衰退的